本章是為盟主“義烏大尾巴”加更的第一章,由于他的盟主是在七月打賞的,因此這一章之后還有五章等待加更。
今天是個好日子。連續陰雨多日的云鶴突然放晴,當一輪朝陽出現在天空上的時候,孫立恩竟然莫名有種感動的感覺。
從中午開始,北六區就要正式開放了。而在這之前,北五區需要進行的工作還有很多。那些確定要被轉入樓上的患者的行李以及私人物品被一件件送到了他們即將入住的病房中。而這個消息也很快傳遍了整個北五區,不少患者家屬都在北五區建立的微信群里發了些祝福和感激的話。
而更好的消息則來自于張智甫。他的夫人杜麗到今天為止第二次核酸檢測陰性,已經可以出院了。
孫立恩還從來沒有見過杜麗,他只從馬永芳醫生的嘴里聽過幾次關于這位內分泌科醫生的故事。這位杜老師的風格就和其他醫學院里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們差不多——生活上平易近人,學術上嚴格進取。
不過第一次見面居然是在云鶴市傳染病院內設置的康復者血漿捐贈站,這一點倒是讓孫立恩有些意外。
“杜老師,您這剛剛康復就獻血漿不太好吧?”馬永芳醫生在聽說自己的老師康復出院第一站就是要來傳染病院獻血漿之后,二話不說就拽著孫立恩趕到了捐漿站里。她對自己老師的選擇以擔憂居多,畢竟杜麗今年也已經48歲了,作為一名剛剛康復出院不到兩小時的患者,馬上決定捐獻血漿這個舉措還是有風險的。
“我是捐血漿,又不是捐大體。”杜麗說話的聲音很有特色,她的聲音有些沙啞,但聽起來卻沒有什么疲勞的感覺,反而聽著讓人感覺很舒心。這種說話的聲音配合上這種有些俏皮的玩笑話,給人的感覺就很……輕松。“旁邊這位是?”
“杜老師您好,我是孫立恩。”孫立恩朝著杜麗揮了揮手,杜麗的右臂肘正中靜脈上正插著一根挺粗的采血針,看起來是不太方便活動的。于是他連忙放下了手自我介紹道,“我是從寧遠來的……”
“哦,孫主任是吧?”雖然被口罩遮住看不清楚表情,但杜麗的雙眼頓時帶上了笑意,“我可從老張嘴里聽過幾萬遍孫主任的名字了。”
孫立恩裝作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問道,“張主任沒說我壞話吧?”
“他都快把你夸上天了。”杜麗笑的前仰后合,過了一會后她才停下了笑聲說道,“我聽老張說了,在寧遠的時候你特別照顧他們。”
這個“他們”說的肯定不只是張智甫。把綜診二科放到綜合診斷中心,而綜診一科設置在急診大樓這種行動算是孫立恩在照顧張智甫教授,但除此以外,孫立恩實在是不覺得自己還多做了些什么。
“我跟張教授學到了很多東西。”孫立恩非常誠懇的說道,“雖然我不是張教授的學生,但也和手把手教出來的學生沒什么區別了。能有張教授這么一個好榜樣,這是我的幸運。”
“你要受得住他那個臭脾氣,那是孫主任你性格好。”杜麗抱怨了兩句張智甫的“性格缺陷”之后,開始拉著馬永芳醫生聊起了家常。兩人已經一年多沒見過面了,雖然現在交通方便通訊發達,但馬永芳也好杜麗也好,現在醫療第一線上工作。就算想見面,工作上的時間安排也實在是不允許——去年過年的時候,杜麗是專程飛到寧遠去找的張智甫。而馬永芳等人則選擇回到云鶴過年,兩遍正好岔開了。
現在在云鶴見面……實在是有一股子說不清道不明的命運的味道。
看著杜麗和馬永芳聊得開心,孫立恩悄悄走出了房間。他準備和錢紅軍再對一下轉移情況,然后再問問柳平川鶴安醫院的情況。
如果有必要的話,他今天就得去一趟鶴安醫院實際踩點,看看需不需要為自己的29名同事準備些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