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立恩的視角中,云鶴的情況開始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改變。而導致這個改變被他所感知到的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參與到了抗擊疫情的戰斗當中。
云鶴市傳染病醫院之前的所有衛生保潔工作和應當由物業部門負責的工作,在封城前就全部由醫院里的醫生和護士們負責。而在醫療隊抵達之后,他們所負責的病區相關工作內容,也需要由醫生和護士們承擔。
在穿著防護服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的間隙,醫生和護士們還需要幫忙打開水、喂飯、傾倒便盆、轉運生活和醫療垃圾、運送藥物以及氧氣瓶……各式各樣的繁瑣工作極大的削弱了醫務工作人員們的精力和體力。
而現在,醫療隊的成員們終于可以從這些工作中解脫出來了——云鶴市傳染病院來了一大批志愿者。
在醫生們看來,現在這個時間段上,敢于出門協助進行社區防疫工作的志愿者們就已經是“膽大包天”的角色了。而敢于穿著防護服,在紅區里進行保潔工作的這些志愿者……說難聽點,孫立恩甚至覺得他們是做好了赴死的準備的。
和醫生們不一樣,在紅區里工作的志愿者們大多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雖然在進入紅區前,他們的著裝過程和結果同樣經過了護士長們的仔細檢查,但這仍然不能在心理上解決掉他們緊張的情緒問題。要辨穿著工業用防護服的人究竟是醫護人員還是志愿者,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小竅門。
那些走路姿勢看起來特別緊張僵硬,甚至走起路來同手同腳的,絕對都是剛進紅區的志愿者。
他們很緊張,很焦慮。但不得不說,這些新鮮血液進入到北五區之后,整個病區的氣氛都活躍了不少。一些輕癥患者在志愿者們的鼓勵和幫助下開始下床進行活動,重癥患者有了本地年輕人陪著聊天,心情也肉眼可見的在發生著好轉。
而今天對于整個云鶴市傳染病院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七十四歲的沈老爺子今天脫機,開始轉為自主呼吸。
ECMO撤機本身的操作上并沒有太多困難之處。但什么時候撤機,撤機之后對于患者的支持要做到哪一步,這都是需要許多專家殫精竭慮,再三權衡的東西。
沈老爺子最近的兩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結果,理論上來說,他已經具備了轉院或者出院的條件。但理論雖然成立,但沈老爺子距離出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他雖然積極進行著康復訓練,但是老人家的肺功能本來就弱。被新型冠狀病毒襲擊之后,要恢復就更為困難。同時,一個多月的臥床治療還給他帶來了下肢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等等一系列問題。缺乏腸內營養攝入導致的營養不良也在拖慢著老人家的康復進展。
以宋安省醫療組專家聯席會議的判斷,沈老爺子想要出院,最少還得在北五區里繼續堅持上一個月。每天至少要搞三個小時左右的康復運動,并且還得大量攝入蛋白質和熱量,以供身體進行修復。
但這總歸是個好事,沈老爺子也是目前云鶴市傳染病院唯一一名使用了ECMO并且成功脫機的患者。在這之前,加上沈老爺子一共有三名危重癥患者使用了ECMO,但是另外兩位由于病情的迅速惡化,并沒能獲得好轉。
作為第一名成功脫離ECMO的危重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沈老爺子對整個醫療系統所帶來的鼓舞作用不言而喻。至少整個北五區里,今天的氣氛都仿佛正在過節一樣喜慶熱鬧。
剛來到北五區的志愿者們聽到沈老爺子成功脫機之后也很開心,他們組織的慶祝措施更加直接——其中一位志愿者原本的職業就是蛋糕師。她特意給自己的丈夫打了個電話,讓同為蛋糕師的丈夫在店里做了一個大號奶油蛋糕送到醫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