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5歲的張敏是云鶴本地人。她家距離最早被懷疑和新型冠狀病毒有密切關系的海鮮市場只有一街之隔。12月17日開始,張敏開始感覺到自己有些發熱。但當時她只覺得這是低燒,問題應該不算太大。
因為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史,所以在12月18號的時候,張敏特意提前了一周左右時間,到自家附近的一家三甲醫院進行定期的風濕免疫相關檢查。當時她的抗ds-NDA抗體為陽性,抗Sm抗體強陽性,抗核抗體陽性,補體C3/C4水平正常。
一個月后,也就是1月20日,由于低熱一直沒有消失,張敏再次前往醫院就診。當時的血常規提示她的白細胞計數為淋巴細胞計數1.11*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8.7%,血小板計數250*10^9/L。
由于淋巴細胞百分比下降,白細胞計數上升,當地醫生認為張敏可能有細菌感染。并且經驗性的給她開出了莫西沙星進行抗感染治療。
又過了兩天,時間來到1月22日,張敏的癥狀仍然沒有好轉。第三次到當地醫院看病時,醫生為她開出了肺部CT檢查。而這一次的CT檢查結果顯示她雙肺有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影,部分融合實變,其內可見支氣管充氣征。對于這一結果,醫生將診斷內容修改為“病毒性肺炎?”,然后為她開出了更昔洛韋進行治療。
三天后,1月25日,張敏的癥狀開始加重。她出現了氣促、呼吸困難,而呼吸困難會在活動后加重……她已經無法下床了。一周之內第四次前往醫院后,她被云鶴第三中心醫院收治入院。當時如果沒有氧氣支持,她的指脈氧飽和度只有81%。
從25日入院開始一直到29日,張敏在持續吸氧的情況下連續接受了莫西沙星、更昔洛韋、多索茶堿靜脈滴注治療。她的呼吸困難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體溫也恢復到了36.7攝氏度的水平上。
30日,張敏的咽拭子核酸檢測結果出爐,她被正式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2月4日,張敏從第三中心醫院轉院到云鶴市傳染病醫院,并且被直接送進了ICU進行治療——她的分型雖然只是重癥而非危重癥,但考慮到有系統性紅斑狼瘡作為基礎病,年僅35歲的張敏仍然需要被送到ICU進行密切的生命體征監控。
然后,她就成為了孫立恩接管云鶴市傳染病醫院ICU的第一個需要重點關照的病人。
其實,作為在ICU住院的病人,張敏的癥狀算是所有患者里最輕的那個。她的體溫現在只有36攝氏度,除了每天會有三到四次的輕微腹瀉,以及不吸氧時指脈氧91%以外,她幾乎和健康人沒有什么區別。但孫立恩看到張敏的第一反應就是撓頭——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個非常麻煩的基礎病。平時由于長期使用甲潑尼龍和磷酸羥氯喹以及白芍總苷進行免疫抑制,她本身就對各種傳染病易感。
而免疫系統被長期抑制,孫立恩甚至不清楚張敏的體內究竟什么時候才能產生足夠多的IgG抗體以清除病毒。
雖然治療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很讓人頭疼,但孫立恩還是非常積極的在內心深處鼓勵著自己。
長期處于免疫抑制,至少不用擔心突如其來的免疫風暴要了張敏的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