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到方艙醫院,孫立恩一直到走的時候都沒有看到傳說中的方艙廣場舞,不得不說這是個遺憾。但這并不妨礙他對于這個替自己和其他醫生們緩解極大壓力的機構的感激之情。
其實不光是醫生們,患者也非常感激方艙醫院的設立。孫立恩自己在方艙醫院的艙內就不止一次的聽到了患者們的對話內容,“要不是有了這個醫院,現在都還在家里擔驚受怕哩!”普通人對于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在這一刻顯露無疑。哪怕是再怎么擔心害怕,到了醫院里就能“放松下來睡個好覺”。過去七十年來,中國醫生一次又一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當初的諾言,哪怕偶爾在某個時間段內醫生被批評成了“謀財害命”的工作,但骨子里,大家還是相信醫生的。
從方艙醫院出來,孫立恩根據志愿者的指示,從方艙醫院外面堆放常用藥物的房間里領了一瓶硝苯地平揣進口袋。然后他一路小跑走到了在外面著急繞彎的王科長身邊。
“你把藥吃了。”孫立恩先沒說別的,而是把硝苯地平塞到了王振宇手里,“這是片劑不是緩釋片,所以你就先一天三次,一次一片。”
吃藥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孫立恩向王科長傳達了自己的觀點,“他們的發病不具有關聯性,同時也不符合傳染病的特征——我認為這應該是心理問題引發的軀體化癥狀,請心理科醫生過來介入就可以了。不用太擔心。”
王振宇松了口氣,“那就好。”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對孫立恩點了點頭道,“就因為這種事情讓你跑一趟,實在是太麻煩孫主任了。”
“我們來云鶴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孫立恩笑瞇瞇的說道,“只要能解決問題,多跑個一躺兩趟的不算什么——倒不如說簡直太好了。”
像是這種只要努力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好事,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多見了。就像是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收到和努力相符的報酬一樣——這樣本來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兒,現在也逐漸成為了一種奢望。
醫學這個領域更是如此——不論是臨床還是科研,努力到精疲力竭只是不被大家拋下太遠的基礎。孫立恩已經從業四年了,和其他的同年齡醫生不一樣,他已經見過了許多不論怎么努力,不論多么不甘心都無法挽回的生命。
雖然只干了四年,但在醫生這個領域工作,孫立恩已經明確看清楚了現狀——醫生們只有兩種工作狀態。要么拼命工作學習,用最好的狀態面對每一個病人,不惜自己挽救生命解除病痛。要么徹底放空,把工作就當成工作來處理,不要動太多感情,更別太努力。
孫立恩不知道別人是什么類型,但他隱約覺得……像自己這樣的醫生大概也不是人群中的絕大多數。有了狀態欄的幫助,他仍然要面對很多無法挽救的生命。而其他醫生全靠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一些成果,但這樣的成果卻在現實面前脆弱的不堪一擊。
要在這樣反復的打擊下還能保持高昂的斗志,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孫立恩突然回過神來發現,自己最近的情緒好像有些不對勁。
大概是最近太累了吧?孫立恩嘆了口氣,好在希望就在眼前——后天他就可以輪班休息了。
今天晚上他和胡佳是夜班,明天則是白班。而后天,孫立恩和胡佳久違的能夠再享受一次假日——小夜班只需要去一半的醫護人員就行,這次正好輪到孫立恩和胡佳不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