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協醫院的老教授們哪里能受得了這個委屈。同協天下第一的傲氣在胸中作祟,這讓他們對于學生的培養和訓練就越來越嚴苛。
柳平川和朱敏華都是被“重點關照”的對象。柳平川有做神經外科手術的天賦,而朱敏華則是因為被批評后進步巨大,同樣被教授們當做了“可造之材”拼命開小灶。
然而朱敏華自己卻從來沒有把“進步”當成是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他的壓力很大,大到了幾乎沒有辦法再以“他柳平川做的到,我憑什么做不到”的地步。
人和人確實是不一樣的。朱敏華在失眠了幾乎一周后得出了這個結論。
世界上的事情千千萬萬,解決問題的方式也相應的有無數種。朱敏華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永遠不可能像柳平川一樣,在無影燈下所向睥睨。他不是這樣的人。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過去八年就成了虛度的時光。只要他還有這個意愿,柳平川自己仍然可以成為一名醫生。只不過是和柳平川不同,在其他領域奮戰的醫生——比如醫院里剛剛開始設立的急診科室似乎就不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八個字不光是要讓你學習黨史用的。”朱敏華講完了自己的故事之后對袁平安認真道,“孫立恩這種天才并不是常態,咱們這種努力工作學習的人才是最普遍存在的。一個天才的誕生能夠推動整個行業和學科進步幾年甚至十幾年,但沒有我們這些普通人,天才的誕生就沒有任何意義。”
袁平安的表情有些變化,他低聲問道,“可是我……”
“不甘心太正常了。”朱敏華笑著揉了揉袁平安的腦袋,“大家都是一個鼻子兩只耳朵的人,憑什么他就比我強呢?”
袁平安點了點頭。
“因為人和人不一樣。孫立恩的天才可能表現在他的診斷天賦上,可能表現在他的基本功扎實上。”朱敏華認真道,“但是你也有自己的天才的地方啊。總不能因為他孫立恩表現得好,你就把自己的天才當做不值得一提的東西吧?”
“你是我見過的,最適合搞急診診斷的醫生,甚至比孫立恩更加合適。他擅長的是罕見病,但對于常見疾病的判斷未必就能比你強多少。”朱敏華拍了拍袁平安的肩膀道,“和別人跑在同一條跑道上,你永遠都要面臨無數人的競爭。但只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道路,找到屬于自己的跑道,你就能成為領跑在最前面的那個人。”
天才自然是令人羨慕的,但天才并不是天生的。
在朱敏華來看,人人都可以是天才——只要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道路,并且堅定不移的在這條路上奔跑下去,天才就誕生了。
·
·
·
被朱敏華認定為“診斷天才”的孫立恩正在ICU外的辦公室里,仔細閱讀著重癥醫學科醫生們為劉連志院長開出的處方。
劉連志現在的情況還算可以。孫立恩能透過監視儀看到病房里面——劉連志現在正半靠在床上,用手拿著手機。
雖然還在依靠ECMO維持著血氧水平,但至少劉連志現在的生命體征還算穩定。剛剛進辦公室的時候,孫立恩還聽到劉連志正在通過對講機,用嘶啞的聲音和辦公室的同事們開著玩笑,“我現在要是去游東湖,從東面游到西邊連換氣都不用!”
劉連志的心理還可以,這也離不開他夫人的細心照顧。ICU的護士長是劉連志的妻子,兩人自從云鶴封城開始就一直沒能見上面。如今突然在醫院里又能朝夕相處,不知道劉院長心里究竟是個什么滋味。
但愿是他能感覺到自己舒服點吧……孫立恩挑了挑眉毛,他在劉連志的治療方案里看到了好幾個醫生的習慣痕跡,粗略一數,至少有七八位醫生在這個治療方案里貢獻過自己的力量。
同樣是進行護肝治療,有些醫生喜歡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有些醫生則喜歡用二氯乙酸二異丙胺,而還有些醫生則會考慮給一些注射用核糖核酸進行輔助。
孫立恩的習慣就比較……暴力且直接。輔助用藥上他可能會考慮多烯磷脂酰膽堿,但主要的治療手段則肯定是用人工肝替代。反正現在設備都有,甚至連人工肝系統的發明者李院士自己都在云鶴。治療方案幾乎不需要猶豫,用最好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