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工作每一秒的治療都是在和閻王爺搶時間,哪有時間給醫生們慢慢坐在電腦前面開醫囑?
等搶救完了之后,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值班桌旁邊,急診醫生們可沒有時間喝口水放松放松——他們得趕在個四小時之內,完成患者的首診記錄和病例記錄補充。
四個小時以內沒有完成首診記錄,這份病歷就會被任定成乙級病歷。而一旦被列為乙級病歷,那就要扣工資了。
一個月內如果出現兩次乙級病歷,當月獎金全部停發,如果出現三次,接下來一個月也沒有獎金。
沒有獎金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出現丙級病歷。
丙級病歷的認定比較嚴格,一般都是在出現了嚴重病歷記錄錯誤的情況下才會被定義為丙級。
而一旦出現丙級病歷,第一次全組醫生都將被列入“不合格”,然后下個周期繼續對所有病例進行評閱。一旦再次發現丙級病例,整個治療小組的所有醫生都要被調離崗位,強制培訓至少三個月。
對于醫生們來說,出現丙級病歷的嚴重程度甚至不亞于出現嚴重醫療事故。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綜合診斷科內部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病例書寫規定。畢竟一出事就是一組醫生全軍覆沒,這可千萬馬虎不得。
徐有容負責所有病例的初審和修改。而周策負責第二次審核。只有兩次審核全部通過,這份病歷才能被儲存起來。
孫立恩把病歷寫好,再交給徐有容進行初審。這樣的工作流程已經很久沒有展開過了——如今能夠這么重新投入到工作的“懷抱”里,孫立恩居然還覺得有點懷念。
要是沒有N95口罩,三層手套,防護服和護目鏡的遮擋就更好了。
工作本身并不是一件能夠讓人開心的事情。為了讓自己把工作更好的進行下去,孫立恩強行賦予了這種枯燥無味的工作一個意義——他把每一次的文書工作都當成了病例討論。在快速補充醫囑的時候,他會努力開始思考,這樣的醫囑安排是不是最好的,還有沒有進步空間。
當然,更多的時候這樣的考慮并沒有太多的結果,畢竟在狀態欄的指導下,孫立恩的醫囑基本已經不再有更多可以精簡的地方。
不過……今天的情況似乎不太一樣。
孫立恩拿著田康的病例報告,眉頭緊皺。
“我下次要是還這么瞎,那我就給自己兩耳光!”他從座位上一蹦而起,朝著病房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