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之后,沈夕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嘆了口氣。他恨不得朝自己臉上來一巴掌。
閑著沒事兒,為什么要盼孫立恩能回來主管實驗室呢?
孫立恩不管實驗室,沈夕最多是覺著自己的工作有點不太好展開。孫立恩一管實驗室,這工作干脆就展開不了了。
哪有主管實驗室的領導連實驗動物要選靈長類都不知道的啊?!
孫立恩確實不知道這些東西……說實話,他一開始覺著,用小鼠說不定就夠用——之前研究AQP4蛋白的時候,實驗動物選的不也是小鼠嘛!
事實證明,孫立恩有些想當然了。不過好在他不是個聽不進勸的人。在和沈夕溝通了幾個來回之后,孫立恩決定調整一下自己的工作“策略”。繼續當撒手掌柜,只對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提出要求即可。
哦對了,現在還不是完全的撒手掌柜。以后每周的組會和每月一次的大組會,孫立恩都得出席。如果實在沒空,組會時間可以改。
反正就是無論如何,先讓孫立恩趕緊對實驗室的日常工作熟悉起來,別再鬧笑話。
孫立恩對這一次的遠程組會還是挺滿意的——至少他意識到了自己還有很多需要補足的地方。
手里有科研團隊,但孫立恩的日常工作卻更偏向于臨床。這對于科研團隊來說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大老板學術成就不小,但學術水平不足。更要命的是,大老板似乎對爭取更多的科研經費和重大研究項目也沒什么興趣。
這就很要命了。
科研工作需要支持,需要大量的支持。從資金到課題、從資源到人力。可以說,現代國內的科研工作最大的難關就是開始。沒有國家支持,巨大部分的高校和研究機構根本不可能有能力負擔科研資金。
而那些有能力承擔科研資金的國內公司……壓根就不可能花大價錢去搞研發。研發投入太大產出且不確定,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購買其他公司的專利許可,或者干脆把其他公司買下來。
這樣股東開心,投資人開心,公司運營自然也就開心了。
按照之前的統計,國內投入研發最大的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大約是七億歐元。大約是全球投入第一的羅氏公司一年研發資金的7%。
國內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遠不如國外的制藥企業。研發投入趕不上人家,產品自然就遠不如別人做出來的。現在能讓國內制藥企業投資進行基礎研究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說白了還是國內給與的相關扶持項目。
就連賺錢的企業都得依靠扶持項目進行研究,院校里的研究團隊想要進行花錢的研究,那就更得依賴于國家項目支持。
孫立恩的實驗團隊介乎賺錢的企業和沒錢的研究團隊中間。說他們沒錢吧……PCR試劑盒的科研結果轉化出售收益有八百多萬。這一筆收益中,70%都發給了研究團隊。但要說他們有錢……發到研究團隊手里的560萬收益中,孫立恩大手一揮發下去了360萬獎金,目前整個團隊的研究資金還剩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