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鐵匠鋪老早便響起了叮叮咚咚的打鐵聲。
紅花她們等早飯,閑著沒事蹲在王偉的身后瞇著眼睛聽打鐵的聲音。
原始社會沒有樂器,偶爾族人興奮的時候,也會亂吼兩句助助興,所以這清脆的金鐵交擊聲,對族人來說就像是一曲交響樂一樣。
憑借著系統兌換的初級冶鐵術,王偉手中的鐵錘揮的賊快。
唯一令他不爽的就是,當時做鐵錘的時候,參考的是桐樹他們的力量來做的。
所以本該趁手的大鐵錘,對于王偉來說,頗有些沉重。
“這鉗子頭是需要淬火的,因為這個部位需要經常夾東西,淬火的話可以提升它的表面硬度,并且增加耐磨性,以后如果有需要的話,我還可以教你怎么回火!”一邊干活,王偉一邊給松果講解其中的原理。
打鐵是個苦力活,王偉不喜歡出苦力,所以他得找人教會之后,再讓其代勞。
就像是現在成天琢磨怎么燒陶的王四五一樣。
松果是個很老實的人,王偉教他什么,他就記著什么,不懂的地方,他就記在心里,等著以后王偉告訴他。
有系統傳授的冶鐵的技術,王偉儼然成為了一個合格的老鐵匠。
在有鐵砧和鐵錘的情況下,打個鐵鉗還是非常容易的。
后世,因為鋼鐵技術的逐漸成熟和規模化,老的鐵匠鋪逐漸的消失。
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那種作坊式的鐵匠技術是一種很遙遠,極其難以掌握的東西。
其實不然,對于技術成熟的鐵匠來說,打鐵和捏泥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那些鐵塊和泥塊的區別無非是一個硬一個軟罷了,想要捏長捏短都能在鐵匠師傅的鐵錘之下成型。
僅僅半個上午,一個長長的,前端稍微有些彎曲的鐵鉗,在王偉的手上成型了。
這兩天,代替鐵鉗的木棍足足燒壞了幾十根,現在有了鐵鉗,再也不需要那難以夾住東西,還容易起火的木鉗了。
下午,有了打鐵三件套的王偉鍛造速度變得賊快,僅僅一個下午,便打出來了兩把鐵斧。
因為考慮到了族人的力氣,王偉打造的鐵斧足足比普通的鐵斧大了一倍。
有斧刃的那一面,可以用來砍柴或者砍那些凍得硬邦邦的生肉。
而沒有斧刃的那一面,又可以充當錘子來使用。
安上斧柄之后,鐵斧是既能當做工具,又能充當武器。
在石頭上面開了斧刃,桐樹當著族人的面拿著鐵斧進行測試。
一斧頭下去,比胳膊還粗的樹干被攔腰砍斷。
看著鐵斧的威力,族人的眼睛都紅了。
都渴望自己能夠擁有一把鐵斧的使用權。
最終,桐樹厚顏無恥的仗著自己族長的身份,搶到了一把鐵斧。
剩下的一把鐵斧,讓王偉沒有想到的是,居然被石頭給抽中了。
不去理睬族人羨慕的神色和借用的請求,石頭如同抱著寶貝一樣抱著自己的鐵斧去砍樹去了。
有了鐵斧,桐樹和石頭兩人幾乎化作了人形伐木機。
一棵幾十米長的大樹,一小會的時間,就被兩人砍斷了所有的樹枝,僅留下粗壯的主干躺在那里。
夜晚,在山洞里面,王偉拿著蠟燭,教會了族人‘鐵’字和‘斧’字。
等結束了一天的課程之后,不知道是誰先開口,請王偉明天多打幾把鐵斧。
不過他們的這種請求,被王偉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山谷里面資源有限,雖然沿著小溪找到了許多的鐵稀泥,但煉成鐵塊之后,是沒有多少的。
鐵斧的話,族中有兩把就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