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話,對于王偉來說,完全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了。
剩下的鐵塊,自然是用來制作其余的工具了。
桑竹二部落給自己送來了這么多竹子。
眾所周知,竹子是大批量制作弓箭最佳的材料。
之所以竹子適合做弓,除了竹子本來的特性外,更是因為它在火烤之后非常容易彎曲塑形,等到冷卻之后,它依然會保持彎曲的形狀。
所以和別的材料相比,竹子更加適合批量的生產弓箭。
原本,王偉考慮到了族人的力氣,還有些擔心竹制的弓箭太過脆弱,射程和投擲石斧相比,沒有太大的優勢。
不過當他看到桑水他們送來的竹子后,這種擔憂頓時消散的無影無蹤。
桑水他們送來的竹子,比普通的竹壁要厚上一倍。
有了這一倍的差距,用這種竹子做成的弓箭,威力勢必會比普通的竹箭提升許多,王偉自然就不用擔心威力的問題了。
而想要制作竹弓,許多工具是少不了的,小鋸子,柴刀,銼刀,鐵鉤等工具,都需要制作。
如果將有限的鐵塊都做成鐵斧的話,那這些工具就做不出來,竹弓竹箭自然也就無法制作了。
更何況,在這山谷之中,數量最多的資源為木材。
眼前的樹林里面,全部都是被大雪壓倒壓斷的參天大樹。
想要將這些樹木資源利用上的話,各種木匠的工具也是需要制作兩套的。
像拉鋸,各種形狀的木鑿,刨子和牽鉆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這些東西用鐵的話比較少,但是木匠也需要錘子,需要小斧頭啊。
一樣制作兩套的話,那需要用到鐵的地方就多了。
所以,對于王偉來說,現在這些鐵,是能省則省,砍樹用的大斧頭,兩把就算是足夠了。
更何況,哪怕就是這些必備的工具都做完了,王偉還得制作一些生活上能夠使用的工具呢。
例如剪刀,菜刀,鉗子之類的工具,有鐵的話,都能慢慢打出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王偉化作了村中的專職鐵匠。
一件件稀奇古怪的工具被王偉制作了出來。
但是每一件族人看不懂的工具,都有它特定的用途。
就像是經過反復淬火和回火的銼刀,做完之后族人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不過當王偉花費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打出來了一根薄薄的鐵條之后,銼刀立刻派上了用場。
鐵條上面,被銼刀磨出了一個又一個三角形的鋸齒。
等鋸齒磨好了之后,王偉將這鐵條叫做鋸條。
這種兩邊布滿了鋸齒的鐵條,用來鋸竹子的話,比柴刀和斧頭好用了無數倍。
鋸出來的缺口齊整光滑,用火烤一下,燒掉毛刺之后,完全可以代替陶碗用來盛湯喝。
如果沒有鋸條的話,用柴刀和斧頭來砍竹子,如果用力過猛的話,容易將竹子砍散。
一刀刀慢慢砍的話,不僅浪費時間,砍出來的缺口又坑坑洼洼,需要放在石頭上打磨很久才能保證不會傷到嘴。
隨著一件件工具的出現,族人的生活也因為這些工具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論是竹子還是木頭,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都能夠輕易的變化成自己所需要的形狀。
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發現,有了這些工具的幫助,自己的生活,好像變得越來越簡單了。
而村子里面的人,也漸漸的因為各自所忙碌的事情,而被大家稱之為陶匠,鐵匠,竹匠和木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