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源渾身一顫,滿目詫異地向前看去。
前面黑黢黢一片什么也看不見,可他能感覺到身邊有人的呼吸聲。
屁股底下燒烘烘的熱,這是鄉下土炕的感覺。
秦源驚愕得差點掉下巴,第六感覺使他意識到;自己是在鄉下的小屋中。
小屋里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見,那是夜晚為了節省燈油沒有點燈。
小時候家家戶戶窮,掐尺戥寸,節衣縮食是大人、小孩的習性;以至于進入二十一世紀,秦源腦細胞中珍藏最多的還是童年的記憶。
2021年歲首,關中平原正值寒冬;秦源在趙靜柔陪同下坐飛機去三亞旅游,不知怎么就回到童年時代的鄉下小屋……
秦源心中念叨著把身子動了一動,火炕的熱度傳遍全身。
火炕!小屋!餓肚子!這是童年時的記憶!
身邊響起母親的嘆息聲,柔弱、乏力;姐姐英蓮小聲說話了:“娘,爹能把糧食換回來嗎?”
秦源淚目,這是他八歲那年姐姐英蓮講過的話;家中鬧糧荒,爹和村里幾個人結伴去秦嶺找糧食;秦源母子三人餓得睡不著覺。
秦源確定,自己是回到八歲時的荒災年;他問娘今年是什么年,語氣中夾帶著稚嫩的聲音。
娘有氣無力地說:“老鼠年,諺語說得好:牛馬年廣種田,就怕雞猴餓狗年;老鼠出世必災年!”
秦源愕然,老鼠年就是庚子年,不是一個好年干。
“源兒你能不能挺到天亮嗎?如果能挺到天亮你爹一定會把糧食換回來!”娘無可奈何地詢問著。
秦源渾身無力,骨頭架子馬上就要散裂;他對娘說:“挺不到天亮去啊娘,我們去外婆家吧!”
姐姐英蓮接上秦源的話:“對,去外婆家;外婆家一定有吃的!”
秦源看不清黑暗中姐姐的面容,但他知道她比自己大三歲;凌風縣解放那年只有三個月。
為了躲避兵燹,雙腳小得像蘿卜頭一樣的娘抱著姐姐四處逃荒;最后落腳在湋河北岸的顏家臺。
秦源后來娶的老婆就是母親在顏家臺避難那一戶人家的閨女名叫顏米線。
米線是云南小吃,父母給她起這個名顯然是不想讓她餓肚子;然而顏米線是個人物,和秦源結婚后處處掣肘;最后發展到水火難容。
娘見秦源和英蓮都說要去外婆家,無可奈何地說了聲:“黑燈瞎火地去外婆家成何體統,等到天亮你爹一定會回來!”
秦源不想難為娘,強忍著饑餓堅持著;要是有顆水果充充饑也是可以的,但他的童年沒有水果這個概念。
院子里有棵蘋果樹歸二伯家,樹上每年結四五個蘋果。
蘋果成熟后賢惠的二媽總會送秦源家一個,你沒聽錯是一個。
娘把二媽送來的一個蘋果用刀子切成五六牙,秦源全家每人一牙品個味就算把蘋果吃了。
四五十年后秦駱寨的蘋果做成一大產業,蘋果成熟后老家人會用車給秦源家里送。
秦駱寨收罷麥子后就沒有落過一滴雨,三年干旱土地上寸草不生;人們便向秦嶺攫取食物“瓜菜代”。
秦嶺這座亙古不變的神山,困難時期拯救了秦駱寨一個村子上口人的性命。
小屋子不是那么黑暗了,但秦源只能看清娘和英蓮姐的身形輪廓;看不清她們的面容。
秦源家的院落莊基有五分大住著三十口人,這是爺爺發跡時買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