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咪咪的兒子牛娃和馬丹丹的女兒寧寧患相同的病——脾胃虛弱,發育遲滯。
外婆分別給牛娃和寧寧看過舌苔、指甲、號過脈,說:“兩個娃娃一樣的病,脾胃虛弱,發育遲滯;吃三付疙瘩藥先看看,倘若效果不好再服棗仁湯;定能好轉!”
牛咪咪、馬丹丹臉上露出欣喜的神色,牛咪咪問了聲:“老姨,疙瘩藥一付多少錢?”
外婆從中藥柜子里拿出六包配置好的疙瘩藥包成兩包說:“疙瘩藥一付10元,三包收25元!”
外婆說著話,將六包疙瘩藥分別遞給牛咪咪和馬丹丹;每人三包。
牛咪咪和馬丹丹臉上顯露出慌亂的神色。
外婆盯看著兩人有點詫異,嘴里吃吃吶吶著:“你倆……這是……”
“老姨!”牛咪咪突然跪在地上淚眼汪汪道:“我倆沒有錢,只給您帶了點面!”
馬丹丹跟著跪在地上道:“老姨,我給你帶了二斤麥面;咪咪妹子帶了三斤高粱面!”
外婆淚眼迷津地把牛咪咪和馬丹丹從地上扶起來道:“你倆起來說話,面就面吧;給娃娃治病要緊,三包疙瘩藥你們拿上!”
牛咪咪、馬丹丹顫抖著雙手結果外婆遞上來的疙瘩藥。
外婆接上前面的話道:“疙瘩藥先吃著,情況要是不見好轉;再用棗仁湯!”
外婆不想把“疙瘩藥”、“棗仁湯”的方劑公開出去,“疙瘩藥”是事前炮制好的給牛咪咪、馬丹丹不礙事。
后面要是用“棗仁湯”,就得費點勁兒。
棗仁湯是湯劑,熬炙要在外婆家;泌出來的藥渣外婆要親手掩埋。
秦源見外婆將三付疙瘩藥給了牛咪咪和馬丹丹,心中不禁五味雜陳。
秦源知道三縣四十八鄉百姓的日子都過得很苦;馬丹丹和牛咪咪能拿來二斤白面和三斤高粱面已經很不容易,為了給孩子治病一定是高價買來的面粉。
外婆一付疙瘩藥的成本是八塊錢,最貴的黑礬、人參等藥材是高價買來的。
外婆三付疙瘩藥收25元錢只賺一塊,一付藥只有3毛錢的利潤;牛咪咪、馬丹丹還是拿不出來這點錢只能用麥面、高粱面代替。
事情過后秦源給外婆說:“婆,我終于明白三舅、五舅、轆轤哥反對你做小兒郎中的原因了;原來你連本錢都包不住啊!”
外婆噓嘆一聲道:“困難時期大家都不容易,孩子長成那樣子大人心中如湯煮;婆只能墻里損失墻外補;在有錢人跟前多賺點……”
牛咪咪和馬丹丹放下二斤麥面和三斤高粱面興沖沖抱著牛娃和寧寧千恩萬謝地走了。
秦源目送著兩人遠去,便拽著外婆的衣襟撒嬌道:“婆,源兒和蓮姐要吃搟面皮……”
外婆訕笑一聲在秦源的鼻子疙瘩上刮了一下道:“你個饞嘴貓!”
外婆拽上秦源和英蓮向羅鎮的集市走去,穿過一條街巷便看見人頭攢動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