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瞿雁鳴離開的背影,李耀沉著一張臉催人去叫了荀諒過來,三言兩語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荀諒摸了摸山羊胡沉思了片刻果斷道:“康王野心過甚,此舉操之過急,郡王不可理會。”
李耀端起一旁的茶杯點了點頭認同道:“在這次之前我還拿不定主意,這次瞿雁鳴來了后又說了這番狂妄自大的言論后,我便心里有數了。”
“康王之所以敢釋放出這等信號一方面是他手里現在有相當的實力還有就是陛下對他的信任,他唯一忌憚的寧王目前又沒有任何動作,他想要占盡先機。”
“他也不怕他老子知道他的那些花花心思。”李耀沒好氣地冷哼。
“陛下現在對朝政心不在焉,連烏孫進犯的事情直到今天也沒個說法,康王自然是摸透了朝里的風向標,他只要為陛下人為打造一堵墻就能蒙混過關。”
“寧王現在什么動向?”
“寧王現在全力配合榮進他們去尋找魔種,看來寧王是打算在煉丹藥這件事上來做文章爭功勞了。”
畢竟相比起戰爭的辛苦,名義上幫助皇帝長生不老更省力一些。
一邊是邊境告急一邊又是皇帝不務正業江山社稷危機四伏,李耀苦著一張臉一時間無言以對。
“在下建議郡王及時與康王劃清界限為妙,康王已初露敗跡。”
一個權謀家最忌諱自視甚高目中無人,尤其是在自己還沒有完全掌控大局之時,一旦陷入了自我認知不清的情況,那做出的選擇也都將變得昏庸無道。
“我能讓瞿雁鳴活著回去復命已經算仁至義盡了。”
“郡王也不可過于交惡康王,小人難防啊。”荀諒語重心長地提醒。
“我率有鐵騎三十萬,他康王再膽大包天也只能在朝廷里耀武揚威耍耍嘴皮子而已,除非他做了皇帝。”
“不怕萬一就怕一萬。”
“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我站在寧王那邊嗎?”
“并不是,在下建議郡王趁此機會回到邊境那邊,即可趁機再立大功也可韜光養晦避一避。”
“我已經遞了好幾個折子給陛下詳細說明了邊境現在的危機,只不過陛下至今未回,怕不是折子被人截了糊。”
“這應該不會,陛下雖然心不在朝廷但是陛下心思謹慎又多疑,對于身邊人的掌控不會松懈。”
“看來還得等一陣子。”李耀苦澀道。
“郡王不如親自去見陛下效果要來的更快。”
“你以為我沒想過嗎,”李耀搖了搖頭,“只不過陛下不召見我根本進不去。”如今宮里又是寧王的人又是康王的人看著,要進去談何容易。
荀諒微微一笑:“郡王可以讓康王安排覲見。”
李耀聞言驚愕:“康王?”
“康王不是還指望著借郡王立功來分一杯羹嗎。”
李耀聞言神情復雜地點了點頭:“先生所言有理,危機就是轉機啊。”
“郡王英明。”
“我明天親自寫封信讓人送去康王府。”李耀想著日趨嚴重的邊關形勢語氣堅定道。
另一邊瞿雁鳴碰了一鼻子灰回了康王府滿臉的愁容,他這次可謂出師不利,既辦砸了王敏的差事又辦砸了汝南王的差事,等著他的是什么結果不言而喻。
他想著這種事情不能分一天上報,起碼拖個幾天等康王心情好的時候再如實告知,但是該先說哪一樁呢。
他一臉的糾結,在權衡利弊之后想了想還是打算先把王敏的事情上報了,畢竟王敏的事情也不是他可以控制的,而且王敏這人也沒汝南王影響力大,康王起碼不會為了這人當場宰了自己。
下定了決心后他重新整了整儀表,在太監的帶領下見到了坐在書房里的殷爵。
“下官參見王爺。”瞿雁鳴畢恭畢敬地跪下行禮。
“坐吧。”殷爵看了眼他揮了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