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探員調查杰伊的紐約行還沒什么消息,反而是吉姆那邊先取得了突破。
“死者萊特,四十七歲,出生于威斯康辛州,從小被人收養,不幸遭虐待離家出走,后長期流浪,養父母現都已經去世了。”吉姆向大家展示著垃圾桶男尸面部復原后的調查結果。
一如警方之前的推斷,死者真的是個流浪漢。
無父無母,無職業,無固定住址,四處流浪,這也意味著他的社會關系幾不可考。
之前還想著得到死者身份,能夠取得突破口,結果身份倒是知道了,但似乎對案件偵破沒有一絲推動作用。
不,有一個效果,那就是讓人更傾向于相信,這真的是一起隨機殺人事件。
通常的犯罪,都是基于加害人和受害者之間的某種糾紛,或情感或財物。
警方在破案過程中,一般從受害者的社會關系中尋找犯罪嫌疑人。
但隨機殺人的案件,加害人和受害者之間可能沒有任何聯系,要找出一個此前和受害人沒有任何聯系的殺人犯,難度何其之大!
“C死者呢?那名女性的面部還原什么時候能搞定?”史密斯面沉似水。
“再給我半天時間。”吉姆已經好久沒合過眼,聞言本想吐槽兩句,但看了看自家boss的臉色,還是繼續埋頭戳鍵盤了。
不怪史密斯沉著臉,實在是杰伊那邊的調查也非常不順利。
憑經驗他知道,杰伊一定有問題。
可是經過調查,在A死者死亡推定時間內,杰伊有著充分的不在場證明,因為那時他正采訪著一位紐約商界大亨,根本不可能分身跑到河對岸去殺人。
這個案子,真是太詭異了!
閔學此時的觀感也是一樣的,在腦中又過了一遍三個現場,紛亂復雜。
三名死者毫無共通點,無論往哪個方向走,似乎都是一條死路。
困擾間,一個文員妹子抱著一沓檔案邊路過邊念叨著,“這些接警員也真是的,添什么亂吶...”
“這是什么?”閔學好奇的向文員妹子懷里的檔案指了指。
“報警電話嘍。”
“提供‘掏尸手’線索的電話?”閔學感興趣的向妹子要了過來。
文員妹子沒拒絕,并好心提醒道,“閔,你別白費力氣了,這些報警電話都是那些市民疑神疑鬼的結果,沒一個經得起查證的,根本就是浪費警力。”
閔學嘴角上揚,“放心吧,只是看看,這里有幾百上千條市民提供的‘掏尸手’線索,我就是想再去查一遍也沒那時間。”
“祝你好運,”見閔學還是翻起了這些記錄,文員妹子一聳肩,離開了。
雖然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閔學翻看起這些記錄后,還是有種不忍直視的感覺。
各種奇葩的線索,讓人“眼界大開”。
隨便說一條吧,有家人后巷死了一只貓,被掏空了內臟,懷疑是“掏尸手”干的,于是報了警。
也不知道“掏尸手”知道自己還被懷疑干過這種事兒,是個什么心情。
......
即便如此荒誕不經,閔學還是看了下去,頂多就當看故事書唄。
而且閔學閱讀速度奇快,絕大多數報警記錄又毫無意義,所以根本耗費不了多少時間。
翻了一遍后,果不其然,沒有奇跡發生。
畢竟真的言之有物的,警方都已經出過警了。
閔學倒也沒想著真能看出什么來,只是不想放過任何一絲線索罷了。
將記錄扔回桌上,閔學抬起頭時正好看到凱特向外走去。
“你要去盯著杰伊?”閔學起身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