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樂強調意境,形散而神不散。
閔學的曲子也確實達到了這一點。
憑什么這么說?
包導此刻的行為就是明證。
心境不同之后,處理起問題來的手法都有了質的區別。
談笑間,包導便將“幺蛾子”搞定,節目錄制又進入了正軌。
將現場交給執行導演后,包枚迫不及待的聯系了節目組上層建筑,包括音樂總監周瀚音老師。
“包導,這些日子辛苦你了,”制片人開口寒暄。
藝術總監笑,“是夠辛苦的,光指揮那些個大腕兒,就難為死了人。”
說到這個包枚還是有些無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爭名逐利永不會停休。
“今兒請各位來啊,可不是為了這事兒,我是有好東西和大家分享。”
說著,包枚將閔學的作品放了出來。
一室皆靜。
好在曲子都不長,全部放完也沒用多久。
包枚拿出這些曲子的目的不言而喻。
“大氣!”藝術總監首先伸出了大拇指。
制片人也鼓了鼓掌,“格局夠寬廣,這是哪位老師的作品?”
作為音樂總監,周瀚音本應首先表態,卻一直沉吟未語,這十數首曲子不能說十全十美吧,但是其中一些給他的震撼確實非常大。
包枚見狀樂了,“這是閔學閔老師的作品,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你們覺得,這些曲子用在節目的起承轉合上怎么樣?”
“閔學?”制片人覺得這名字有些耳熟,卻一時間沒想起在哪聽過。
藝術總監倒是一臉驚愕加恍然,“是他?”
見制片人疑問的眼光掃來,藝術總監這才提醒了句,“混樂壇的警察。”
這解釋估計全華夏獨一份,制片人也馬上反應了過來,旋即一臉詫異的疑問,“他不是流行樂壇的嗎?怎么會寫這種類型的曲子?”
周瀚音終于開了口,“閔學閔老師不僅寫過流行歌曲,還有不少主旋律曲子至今仍有在央視播放。”
好吧,閔學在流行樂壇的影響力確實遠大于其主旋律歌曲,也無怪很多人會下意識的忽略掉了。
只是...主旋律歌曲和現在這種古典的樂曲,也不是一個類型吧?
呆愣。
包枚越看越樂呵,體驗這種感覺的,終于不是她一個了!
用了好幾分鐘消化這份事實后,大家這才轉到包枚的后半段話上。
“用做起承轉合何解?”制片人托著下巴問道。
不等包枚解釋,周瀚音先猜道,“包導說的可能是每場的固定程序吧,比如引薦館長、嘉賓登場、介紹文物背景等等時用的背景音樂。”
包枚點頭,“我就是這個意思,大家意下如何?”
“音樂的格局足夠大,畢竟這是傳達國家級寶藏的信息。我之前還一直在發愁去哪找這么大氣的音樂,沒想到現在自己送上門來,”周瀚音這次首先表了態。
“有大片橫空出世的感覺,我看成!”藝術總監緊隨其后發表了意見。
眾人最后將目光盯向制片人。
“就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