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閔學倒沒磨嘰,直接回應。
仔細算算,這兩年來他確實沒少唱。
拍了拍閔學的肩膀,崔英博道,“既然是唱歌的,你也別怪我老崔說話直,交淺言深,我是真心欣賞小兄弟你的性子才會說下面這些話。”
“您請講,”見崔英博沒刨根問底,閔學也沒主動解釋。
崔英博喝了一口水,這才緩緩問道,“你可知《破陣樂》名字由來?”
問是這么問,崔英博本沒想能得到答案,他都做好繼續說下去的準備了。
誰承想旁邊的小子似是想都沒想就接口道,“相傳為唐貞觀制秦王破陣樂之曲,用兩千人演奏,陣勢恢宏,蔚為壯觀!”
“倒是小瞧了你小子,有兩把刷子!”
如果說之前單是對閔學脾性的欣賞,崔英博現在反倒對其本人更感興趣起來。
“說的不錯,《破陣樂》原是隋末唐初的一種軍歌,雜有龜茲樂之音調,但《國家寶藏》中的這首《破陣樂》不同,他是由一位現代的音樂家創作的。”
“而且聽說這位音樂家的年紀不大,可能與你相仿,閔學,這個名字你們年輕人應該比我熟吧?”
“......”
閔學又不知說啥好了。
說起每個人的名字,可能是我們一生中寫的最多卻喊的最少的字,可謂最熟悉的陌生字眼。
“算是...熟吧...”
閔學給出了答案,在人家狠夸了半天的時候說自己就是那個人,臉皮有點不夠用啊...
“說實話這位閔老師的作品雖不少,但我卻是從那首《我愛你祖國》之后才開始關注的,”崔英博話語間頗為感慨。
閔學心里有數,崔英博說的這首《我愛你祖國》,大概率不會是那首搖滾版的。
而且崔英博雖也唱過熱播劇主題曲,但對于流行樂壇應該不怎么關注,所以他說的閔學作品不少,指的也應該是與《我愛你祖國》同類型的那幾首曲目。
聽過哪些歌倒無所謂,不過“閔老師”這仨字從崔英博嘴里叫出來,閔學還真有幾分愧不敢當。
然而還沒等閔學這邊倒騰過來,崔英博那邊又不吝贊美了起來,“這位閔學,真乃當世音樂奇才也!”
“之前的那些曲子就不說了,你們年輕人也未必愛聽,但就沖這次的配樂,真當得起節目‘千年文脈,以正史觀’這八字主題。”
“美哉我少年華夏,與天不老;壯哉我華夏少年,與國無疆!”
崔英博以一句經典語句結尾,以年長過來人的身份,表達著對業界后繼有人的欣慰之意。
然而結合前后段,閔學卻越聽越覺著不對。
之前什么“交淺言深”的都說出來了,后面又不著調的猛夸一頓“別人”是為哪般?
這要放其他人身上,少不得云里霧里一番,但好在,在場的是閔學。
腦子稍微繞了個彎,閔學頓時有些哭笑不得,崔英博,這是把他當成靠臉在娛樂圈混跡的小鮮肉了吧?
明里猛夸“他人”,實則是想點醒閔學,在圈里混,靠臉始終不能長久,最要緊的,還是實力?
這么說來,崔英博崔老師還真是煞費苦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