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躬身道:“崔大人的忠心臣等也看在眼里,只是陛下心里明白,那些個在地方的官員未必明白,百姓也未必明白….若是陛下再賜恩厚與崔大人,恐怕大魏會想起當年武后亂政以致滅國的事情…..朝野動蕩不安啊!”
王怡言辭懇切,越講越情緒激動。
眾臣聽到王怡提起武后,更是噤聲。
在太祖統一中原前,如今的慶京屬于衛國。武氏坐到太后后,逐漸蠶食自己兒子的權力,最后竟是謀篡了皇位。武后登基之后,不斷擴大武氏外戚的實力,朝野上下大肆任用武姓以及和武家親近的官員,任人唯親的結果就是官員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武后被自己的娘家侄兒們所蠱惑,昏招不斷,最終導致朝廷的官員私通了太祖,帶著太祖滅了衛國。
王怡以武后的事來勸退元瓊,可以說是一刀直接扎到了崔括的心里。
“陛下,臣以為王大人說的有理。先前延州受災救濟的事按理說也是在崔大人管轄范圍內,如今鬧到了朝廷上,可見崔大人分身乏術,根本無力去教導陛下啊。”另一位官員出列附和王怡道。
“哼,如此無能之人,還是早點辭官做自己的太平國公去吧,指不定就是看著陛下年幼耳根子軟,暗示著陛下讓自己去教導,也好方便以后去謀奪陰太傅之職。”鎮國公李定遠向來看不慣崔括的作風,目光斜視著崔括,就差直接罵娘了。
崔括臉色一黑,回道:“國公爺沒有證據可不要空口無憑地污蔑崔某,我崔家對大魏的忠心,天地可鑒!”
說完,又朝著元瓊躬身道:“陛下,臣雖感激陛下的信任,但臣確實公務繁忙,實在無法勝任代太傅教導一職,還請陛下另選他人吧。”
元瓊適時的露出失望的神情。
崔太后皺著眉頭大量了一眼元瓊,可惜只能看到背面,她壓了壓心中的煩躁,繼續詢問道:“不知諸位愛卿是否有別的人選。”
一名身材頎長、氣質淡雅的官員此時慢慢出列,道:“臣以為原御使大夫、現翰林院掌院沈夢得可暫代太傅教導陛下,沈大人滿腹經綸,剛正不阿,正適合教導陛下。”
這才是親舅舅啊,元瓊憑著記憶立刻認出來了陰識,不由得多大量了幾眼。
也許是血脈相近,元瓊打心底的對陰識就有了幾分親近之意。
禮部尚書卻開口反對:“不妥,這沈夢得乃是罪臣,因為觸怒了先帝才被貶去了翰林院,讓他來教導陛下,豈不是逼著陛下不孝?”
陰識淡淡地問禮部尚書:“敢問姚大人,沈夢得的罪名是什么?先帝只是平調,并未降罪于他,何談貶職?”
禮部尚書啞然,先帝確實明面上沒有降罪于沈夢得,但是從御史大夫這一要職到毫無油水的翰林院掌院,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就是貶官。
如今陰識明面上挑刺,他竟還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把話接下去。
陰識見禮部尚書無話可說,也不在追問,靜靜地等著元瓊的決定。
“陛下,臣以為陰大人乃太傅親子,一身學問也受太傅親傳,臣以為陰大人也可以擔當教導陛下之職。”有一名官員站出來提供了建議。
崔括一看,那名官員早年曾經受過陰世安的恩惠,靠著陰世安的提攜才一路上升。如今他站出來幫陰識說話,其意味不言而喻。
崔括暗暗皺了皺眉,倒是小瞧了陰識的手段,這書呆子竟也不同以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