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暗罵奶奶的,全是王侯公爵,沒一家是自己中意的,我只想找個中等之家給我養老而已啊。
孫希繼續問:“父親,母親的心思我很容易猜到,但另兩家是什么原因,能讓您倆選定?”
盧敏笑罵:“你這丫頭,講話忒氣人,我的心思你又怎么知道?”
孫希側頭,一臉正經:“寧親王世子,嫁過去就是世子妃,將來還能是王妃,王爺的岳母,何等尊貴?母親在姐姐身上沒實現的,可以在我身上找到希望了。”
“你個死丫頭,連我你也敢打趣,看我不打你。”盧敏伸手給孫希肩膀一掌。
孫希疼的直叫哎呦,允良樂得哈哈大笑。
說歸說,鬧歸鬧,正事最重要。
“父親,母親,你們能跟女兒說一下這三府的情況嗎?我自知能力有限,如果我應付不來,自己丟臉是小事,給家里惹禍就不好了。”孫希正色道。
她最知道父親,家族興衰榮辱,高于一切。
而母親盧敏,愛尊位,愛面子,但偶爾,也會愛一下女兒,這是一個突破口,實在沒辦法,利用一下母親的疼愛,撒撒嬌,說不定她還能顧及一下自己的感受。
“希兒說的很對,我們家走到如今,很不容易。想當年先帝立儲之爭,我們家多人身居高位,卻如坐針氈。岳父為宰多年,品行中正,才得先帝信任,問岳父該立大皇子還是三皇子?”允良撫須,嘆了口氣,“岳父過后曾跟我提起這件事,說自己當時也是脊背發涼,但又不能不答。”
“最后外祖父是怎么說的?”孫希好奇道。
“岳父答:為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后妃、中官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劃,應選擇眾望所歸者立為太子。那時候你姐姐已嫁入齊國公府,岳父雖然意在三皇子,卻不敢說偏私的話。后來先帝擯退左右,想了很久,才跟岳父道:“三皇子怎么樣?”岳父心內大喜,面上卻是一點也不敢露啊,只道了句:‘知子莫若父’。第二日,先帝下了圣旨立三皇子為太子。”
“女兒聽聞當時先帝與太子殿下拜謁太廟歸來,東京的百姓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著看皇太子。人群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先帝很不開心。”孫希想起多年前在洞見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上有寫了這件事,執筆者還含沙射影地說那個聲音是大皇子的安排。
“是啊,先帝后來又召見了岳父。問;‘太子人心所向,那朕呢?’”允良故意賣了個關子。
孫希和盧敏原本都豎起耳朵聽他講,猛一停了,都兩眼望著允良,希望他快點講下去。
“父親,您快點說啊。”孫希撒嬌道。
盧敏就很不客氣:“每次都這樣,你永遠別說了,我回去問我父親,你還能瞞過我?”
允良呵呵一笑:“你這輩子就這急脾氣。”
“其實母親回京后好很多了,她依賴信任父親,才會脫口而出心里話,她跟外人交往,可都是三思而后行的,我常年跟著母親,最是清楚。父親可不要冤枉了母親。”孫希為盧敏解釋道,她真心希望自己出嫁以后,老母親能和父親恩愛和睦。
“女兒都比你明事理,懂我。”盧敏埋怨。
“我就那么一說。這女兒,看來你沒白疼。”允良笑著打趣。
“那是,我們家希兒,是我最貼心的小棉襖。”盧敏摟過孫希,親昵地抱了又抱。
孫希嘆了口氣:“哎,剛才也不知道誰打的我肩膀生疼。”
允良忍不住大笑;“你這小心眼的皮猴子,將來也不知道哪戶人家那么倒霉,收了你做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