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起源于一場同僚托情求關照。
本屆進士科主考官是翰林學士錢謙。
錢謙是先帝朝的進士,為人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但他卻不屬于‘斯古遺直’一族,懂得適可而止。
他為官清廉,當年谷城令王寅行賄案所有涉案人員中。
只有他沒有接受饋贈,始終堅守住了底線。
他當上翰林學士之后,當今圣上曾單獨召見過他。
能受到皇帝單獨召見,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榮耀。
他卻謙虛道:“其他學士也是才學廣博,適合參與機密討論。陛下應該博采眾人之識。”
圣上覺得他有長者之風,人品高潔。
于是升任他為禮部侍郎,專門負責進士科考試,替朝廷選拔人才。
錢謙當年高中進士,曾拜入林太師門下。
寧親王想給庶子周世瑯弄個進士出身,便找了林太師。
林太師原本對這親家就沒有好感,一下就給回絕了。
太師府不缺財帛,偏林太師有個嗜好,就是收藏名人字畫。
于是寧親王打聽出林太師心心念念著的古詩古畫。
投其所好,花重金從各收藏家手里買回。
有的人不肯賣,他就拿對方隱私相要挾,逼對方出售。
林太師見了那些字畫,愛不釋手。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于是他找了錢謙,當面交代他無比錄取周世瑯。
李升和錢謙是同期進士,他有個侄子也參加考試。
于是他書信一封,也希望錢謙能關照錄取他侄子。
誰知南墻放榜,兩人推薦的,都沒有被入取。
反而京師中,有些老王爺、將軍府的紈绔子弟們,都榜上有名。
林太師臉上掛不住,氣得呈情皇帝。
他進言:“圣上明察,錢謙負責的進士科榜上有秦朗、鄭劍等十幾個京城有名的紈绔,此次科舉,定有舞弊。”
皇帝說:“錢謙素來以公正賢良聞名于世,怎會做這種事?”
國子監祭酒李升也失了顏面,從旁進獻計策:“陛下您若不信,可另中書舍人王琦、主課郎中知制誥白年義出題,重考這十幾人,便知臣下所言非虛。”
皇帝無法,為顯公正,便依李升所言下旨。
考試結果很難看。
這些人非但連《周禮》中的常見題目都不會,
作詩更是離譜,詞律粗鄙,不忍閱之。
局面這下就有點難看了。
紈绔們的父母可不紈绔。
他們這下失了臉面,那就要把林太師、寧親王和李升等‘罪魁禍首’拉出來,一道入泥沼。
孫希合上洞見小報,心想皇帝真是好手段。
自己一根手指不動,就搞得兩方陣營互相殘殺,果然是布局的好手。
李升是李妍的父親,那么定國公府,站在哪方陣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