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太夫人咳了一聲,孫寧忙拿起桌上的茶壺倒了杯茶,服侍太夫人喝下。
太夫人清了清嗓子,繼續道:“另一邊,我們也派人盯著喬姨娘,兩手準備著,這樣,也不至于到時候慌亂無措。”
“至于那個小廝,他既穿著齊國公府的衣服,那與他勾結的,定是齊國公府里的人。”
三人都覺得太夫人的話有道理。
送走了家里人,孫希回到里屋,撫摸著肚子,喃喃道:“孩子,看來不止我們家,公主府也不太平啊。”
道人憔悴春窗底,閑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不過六日,齊國公府的這樁懸案便告破了。
這個消息是孫寧親自來定國公府與孫希說的,當然,盧敏也在。
孫希驚嘆盛陽長公主真是效率驚人。
原來,喬姨娘屢次在齊國公府掀起風浪,早已惹得長公主不滿。
上次喬姨娘因攛掇齊明昊去皇帝那兒給她請封誥命,被長公主杖責之后,就已經小產了,而且胎兒已經兩個多月大了。
齊國公府的請的太醫,無不在長公主的掌控之下,但凡府里生出什么動靜,都瞞不過公主。
喬姨娘卻自作聰明,自以為拿銀子買通了太醫。
她讓太醫先隱瞞她小產的消息,誰知太醫收了銀子,轉頭就將此事匯報給了公主。
公主當時已經有所懷疑,別人不知道她懷孕,但喬姨娘自己兩個月沒來月事,不可能對此毫無察覺。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她明知自己有身孕,還要接受杖刑,讓自己小產?
疑惑未明,公主只好先不動手,坐等著她下一步的行動。
那一日,有人用計將盧敏這個炮仗脾氣騙來齊國公府,她已經隱隱察覺到喬姨娘的目的,就不只是陷害孫寧那么簡單。
后來喬姨娘又掐著點出現,與盧敏一番對峙。
公主就更加肯定,喬姨娘的背后,一定另有其人。
而這個人的目的,應該是挑釁皇帝這一派人內斗。
所以公主索性遂了這幫人的愿,故意與盧敏劍拔弩張,好讓喬姨娘小人得志,去給她背后的人報告這個喜訊。
喬姨娘處事倒也頗為小心,這件事發生五日后,她的貼身丫鬟桑花才在傍晚悄悄出門。
公主的人一路尾隨,跟著她九曲十八繞,沒想到,桑花最后進的,居然是死去寧親王的弟弟康寧王的府邸。
當日因康寧王是皇親,皇帝特赦,未遭九族之殃,沒想到,他卻不知感恩,行此茍且勾當,難道他還想造反,為兄報仇不成?
喬姨娘既是奸細,康寧王自然不允許她有子嗣,而桑花應該是監督她的人。
公主帶著孫寧和盧敏進宮,找太后稟告這件事的時候,皇帝也在。
皇帝認為,對于喬姨娘和桑花的處置,尚需商酌。
因為若直接將她倆處死,康寧王勢必有所察覺,狗急跳墻,引起朝堂震蕩,那就得不償失。
但若不處置,那就要委屈孫寧,擔下這個虛名。畢竟現在,康寧王還未犯什么罪行,能讓皇帝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