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年的6月底的時候,便傳聞鄉間有好幾戶殷實之家相繼的遭到了盜搶了,他們家里的存糧全部都被賊人搶走,家人也都被打傷,并傳聞說這些搶匪都是來自相隔三、四十里的山外的“學老人”。
當地所說的“學老人”,就是潮客交界區的客家人對潮汕膠己人的統稱,據說,客家人覺得潮汕話是十分的難學,就算客家人是從小學到老,那也不可能把潮汕話全都學會,更不可能完全學會潮汕人的口型和口音,因此,客家人便把潮汕人稱為“學老人”。
據傳說,這些“學老人”一般都是7、8個人結成團伙,而且幾乎都是在晚上的三、四點鐘時來作案,他們強行撬門或者是鑿打墻洞進入室內,在進入室內后,他們便以刀槍棍棒脅迫控制住主人,然后把財物、特別是糧食洗劫一空,之后再揚長而去,其作案手法那是十分的兇狠殘酷。
其實,在當年饑荒的時候,潮汕地區的災情相比其他地方那更是特別的嚴重和惡劣,餓死的人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得多,因此,有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學老人”便鋌而走險、在干上了盜搶的勾當,這些“學老人”確實也是屬于被迫無奈的。
曾招寶根據這樣的傳聞,在這天的上午,他便倒背著雙手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轉了好幾圈,在東看看西看看,他一邊在看一邊在沉思著,不久后,他便想出了對策了。
在回到了屋里后,曾招寶便把屋里前前后后的房門和窗門都關上,然后,他把全家人都叫在了一起,之后,他便如此這般的對家里人說了幾句,接著,其一家人便開始在行動起來了。
此時,只見曾招寶把中上房地上的東西收拾挪開,跟著在靠近墻角處撬開了鋪在地上的紅磚,接著,其父子三人便在撬開紅磚的地方挖坑,挖啊挖,挖了一下又量一下尺寸,最后,他們便在地下挖出了一個好大好大的大坑,然后,曾招寶在坑的四周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干稻草。
接著,曾招寶又騰出舀空了地上兩個大陶缸里的稻谷,再在曾永興、曾永旺和王細花的幫忙下,一家四口便把兩個空陶缸放到了地下的大坑里。
這種陶缸是當地的燒陶廠燒制的、是專門用來被人儲藏糧食的,它大肚圓口,缸徑超過一米、缸高也是一米多,每個陶缸足以裝下數百斤的糧食。
當父子幾人把空陶缸放到了大坑里以后,曾招寶又在陶缸四周與干稻草之間倒進了大量的草木灰,接著用竹棒攪動跺實,然后再重新把稻谷放進陶缸里,在裝滿了稻谷后,再蓋上并密封缸蓋,接著又重新填回泥土和鋪回紅磚,最后,再清理干凈地面的新泥,并在上面四周堆上了亂七八糟的雜物。
原來呀,曾招寶是在把稻谷儲藏埋到了地下!
在干完之后,曾招寶便對著曾永興和曾永旺說道:“這是爸爸想出來的預防措施,萬一賊人進入到了我們家后,當地上的這幾缸谷萬一被搶了,那我們也還有這地下的兩缸,這兩缸谷呀起碼也還有八百至一千斤,也夠我們度過難關的,你們要記住,這保住了糧食,就是保住了我們的命啊!在災難面前,最重要的是糧食。”
曾永旺說道:“爸,你這樣把糧食放在地下,難道不會壞掉嗎?”
曾招寶說道:“不會的,天旱了這么久了,你看挖出來的泥都是干的,就連一絲絲的水汽都沒有,就算萬一是有一點點的水汽吧,你看,我們放了這些干稻草和草木灰就可以吸收防潮,另外又還有缸壁隔著,應該沒事,應該是不會壞的。”
曾永旺說道:“盡管是這樣,難道賊佬就不會敲磚、發現地下的糧食呀?”
曾永興說道:“你笨呀,我們在上面放了這么多亂七八糟的雜物,賊佬哪有那么細心來搜呀,賊佬拿了地上的還不快走啊!他哪想到我們地下還有啊?”
曾招寶說道:“對,興兒說得對,做賊的人一定是心虛,賊佬一定是不會想到我們的這一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