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年所說的肝硬化就是肝癌呀!那潘耀輝是患肝癌晚期了呀!
唉!這真是猶如晴天霹靂啊!
當醫生把病情以及將來可能的發展狀態和后果告訴潘耀輝和何小紅后,那何小紅在震驚后便哭成了淚人了,而潘耀輝卻是十分的淡定,他便與醫生就該病進行了詳細的交流和了解,當他知道自己的病情以后,他便知道自己的病難以治愈、甚至是時日不多了,他也知道必須要珍惜過好在世的時光了。
因此,潘耀輝在突然間竟恢復了平生開朗、通情達理的本性,在大病面前,他便突然看開想通釋然了,其實,本來他就是樂觀積極的一個人,雖是一個木匠師,但卻文質彬彬,此時他便對生老病死苦表現出了達觀豁然的態度了。
最后,按當時的醫療水平,潘耀輝便遵醫囑選擇了用中醫的方法來進行保守的控制治療,好在當時的醫藥費用是十分十分的低廉的。
從此,潘耀輝便天天都要煲藥喝,他簡直就成了一個藥罐埕子一樣了。
從此,為了預防傳染,潘耀輝便提出與何小紅分床睡,家里也開始分碗分菜了。
此時的潘家村已經成了潘家村生產隊了,生產隊實行了工分制,設有隊長、記工員、財務和公物保管員等人員,以負責生產隊的隊務和生產的管理工作。
所以,何小紅與曾淑萍每天照樣跟隨大伙出勤耕作,以賺取工分,以期盼在作物收成時能有分成,而潘耀輝則自己留在了家里在養病吃藥打理家務。
至1959年的年底,潘耀輝終于接到了潘志鴻的來信了,潘志鴻的來信讓潘耀輝和何小紅既喜又悲。
喜的是,潘志鴻告訴父母,他已經做了父親了,潘耀輝和何小紅已經做了爺爺和奶奶了,楊夢婷在兩個月前順產生了一個女孩,已取名叫潘碧瀅,小孩很可愛,母女也平安。
看著信,潘耀輝和何小紅確實是萬分的高興,因為潘家終于有后代了,在新社會里,生男生女都一樣了,況且那楊夢婷才是頭一胎,接著生的機會還大把呢,想到此,那病中的潘耀輝突然便精神振作了起來,潘耀輝和何小紅的心頭是喜滋滋的。
然而,在再接著往下看的時候,潘耀輝和何小紅的心情卻又忽然變得了沉重和憂傷了起來了。
原來,楊夢婷的教授父親在此前因故獨自投到了黃浦江里自盡了,在楊夢婷的教授父親投江死后,她的母親因憂郁恐懼等原因又得了抑郁癥,變得了癡癡呆呆了,而當今的城里也在實行嚴格的定量按票供給制度……因此,家里的日子也是艱難難過。
在信尾,潘志鴻叮囑父母要保重身體、共度難關,他呢因為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小孩,所以可能會比較少寫信了……
其實,潘志鴻的這封信是對父母潘耀輝和何小紅撒謊了。
其實際的情況是,楊夢婷在生潘碧瀅時不是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