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耕叔、潘耀文、潘耀華和其他族人見潘志鴻是獨自一人回來,即時,其每個人的臉便都黑了一半了,便都帶著十二分的對潘志鴻的不滿意了,甚至更帶有些唾棄的神態了,因為,潘志鴻沒有帶老婆孩子回來,本來就已是三代單傳了,而他的老婆孩子卻沒有回來行孝和守孝。
盡管如此,但是,眾人還是放下和掩藏起了對潘志鴻的不滿,還是客氣地與潘志鴻商議并征求他的意見,最后,便決定第二天就為潘耀輝出殯下葬。
其時,潘志鴻帶有些錢銀回來,但因在困難時期,數量也不多,所以,執喪理事會便只能量入而出,便即時去長生店付了賒買定購的壽衣以及香紙炷等后,用余款只買回來了一口松樹棺材和其他的喪事用品。
由于潘志鴻是三代單傳,親戚不多,只有何小紅和曾淑萍兩個女人的外家,所以,執喪理事會便派族人持喪帖去報喪,凡事便在當天下午就搞妥了。
在第二天的中午,所有的親戚朋友和大部分的村民都來為潘耀輝送葬。曾永旺也放下了從前對潘志鴻的不滿,他也代表曾家來為潘耀輝送葬了,潘耀輝生前的摯友陳子昌等人也來了。
由于是在困難期間,便沒有打大銃、沒有儀仗隊、沒有大排場……人們只按最簡單最縮減了的當地的喪俗來辦理,而且此前也有幾個餓死的人也是這樣被草草地下葬,這在有厚葬死者習俗的當地,人們也都習以為常了,所以,也就沒有人會去議論些什么。
但是,由于潘耀輝是腹積水,那遺體全身腫脹得十分的厲害,在入殮時因松樹棺材太小、裝不下潘耀輝的遺體,以致那棺材蓋都無法蓋住,仵作便只能狠狠地把棺蓋以重錘錘擊棺釘釘住,以致,那棺蓋與棺材便還留有一條很大的縫隙,還能看到潘耀輝遺體的衣服。
曾淑萍見狀便滿是悲傷心疼,她突然大聲地在哭道:“爸,爸啊!沒想到呀,你一生不知為人做了多少的好床好家具,你是一個技藝高超的木匠師呀,你一生、幾十年來都不知摸過多少的古木好料啊,但卻沒想到呀!你死后,卻只能得到這樣的一個爛松樹棺材,蓋也蓋不住!爸啊!你就這樣去了!我不舍得!我不愿意啊!爸啊!你好凄慘啊!……”
這哭聲感染得在場的人們都在紛紛地落淚,人們看著棺材、都在憤憤地搖頭……
在當地,厚葬死人,主要是表現在棺材上,這上好的棺材要用楠木、金思木、柏木等古木,一般的也要用杉木,而最差最賤的就是松木,因為物以稀為貴,松木在當地滿山都是,而且松木生長快質地疏松,埋在地下后則容易腐爛,起不到保護尸骸的作用,更何況,潘耀輝的棺材還裝不下、蓋不住他!
人們見了此狀后,則都更加看不起、甚至是在鄙視和唾棄起了潘志鴻了。
就這樣,潘耀輝便被草草地按縮減了的當地的喪俗葬在了離潘家村約二、三里路的后山上。
在埋葬了潘耀輝后,人們帶著偏見、帶著不滿、帶著唾棄、帶著恥笑,便在對潘志鴻的表現議論紛紛,閑言碎語一時便在鄉間傳了開來了。
以致在當天的晚上,都沒有幾個送葬的人留下來吃潘家的“硬飯”(喪飯),這一方面是人們在唾棄潘志鴻、不給他情面,另一方面也是想為何小紅省下些所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