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李雪梅生的是一個女嬰,但那林木蘭乃是一個開明的母親,她并沒有受當地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因此,她便十分的高興、并對李雪梅母女倆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此時,羅家一家老少都格外的高興。
隨后,經林木蘭與羅家福的斟酌,羅家福的這個女兒便被取名為:羅海燕。
因為,當地人有時把江也叫做海,那羅家人又是在開始了半農半漁的生活了,而那燕子可是人見人愛的、唧唧喳喳活潑翩翩的益鳥,燕子來家造窩了,那就是有福氣到家了,農家人都喜歡燕子,所以,家人認為把小女嬰命名為羅海燕那是十分的貼切和喜慶的。
從此,羅家的家里便又充滿了忙碌和歡快的笑聲了,其一家人的生活便又幸福起來了。
那羅海燕便在母親李雪梅和奶奶林木蘭的照料和關愛下在健康地成長著。
所謂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當時間來到了1935年的時候,那羅海燕便已是近3歲了,此時,她長得可是十分的聰明活潑可愛、十分的惹人愛惜。
在人前人后,羅海燕總是在甜甜地叫羅家福:“爸爸、爸爸……”在叫李雪梅:“媽媽、媽媽…”在叫林木蘭:“奶奶、奶奶……”在叫羅家祿和羅家壽:“二叔、三叔……”
屋里便總能見到羅海燕那活蹦亂跳活潑的身影和那甜甜的小酒窩,也總能聽到她被人逗后發出的“嘎嘎嘎……”的銀鈴般的歡笑聲。
只是,由于經濟狀況的不盡人意,另外,作為女孩,那私塾也是不接收的,所以,在家里的羅海燕以及未成年的羅家壽便都已經沒有去私塾接受教育了,其兩人便只能在家里由林木蘭教些識字和算數的知識。
而在到了1935年這一年的上半年時,那李雪梅則又懷孕了。
當林木蘭知道了這個喜訊后,那就別提她有多高興了!
因此,林木蘭便一邊在呵護著李雪梅,一邊又在提請羅家福與羅家祿兄弟倆要多打魚多賺錢,以準備再次迎接家里的新生命的到來。
也因此,羅家人在內內外外則又都比較勤快和忙碌起來了……
然而,至1935年的冬季時,那羅家祿卻堅決地要去過番了。
羅家祿為什么要堅決的去過番呢?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章續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