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福和羅家壽對視了一下,心想確實也是既累又冷還餓了,便沒有推辭,就順著老漢的話先后上了船,并在船上的廁所里把衣服換了。
那婦人也把小孩的衣服換了,然后把換下來的衣服還給了李雪梅。
然后,李雪梅和羅海龍也上了帆船,在帆船的船艙里,兩邊船上的眾人便團團的在圍坐著。
老漢在笑瞇瞇地泡起了茶來,跟著,他又拿出了一埕的客家娘酒,隨后,他在幾個茶杯里倒了茶,又在幾個碗里倒了酒,婦人也歡顏喜笑地從船艙里拿來了許多咸干熟花生,之后,她把花生擺滿了船艙的桌面。
李雪梅用眼一瞄婦人取物的船艙,原來,帆船里運的都是大米、酒和花生等食物。
老漢和婦人便熱情地在招呼道:“來來來,恩人呀,吃吃吃,各隨所便,喝茶,喝酒,吃花生,隨便吃,真是感激不盡啊,你們可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一見桌面上的東西,羅家人那也就不客氣了,這簡直都不知有多久沒有吃到過這些美味了呀!
羅海龍那是一邊在剝花生一邊在喝茶,李雪梅、羅家福和羅家壽那也是一邊在剝花生一邊在喝酒,船艙里頓時便響起了“噼噼啪啪”的剝花生的聲音和“咂咂哆哆”咀嚼的聲音,還響起了“唧唧吸吸”的喝酒喝茶的聲音了。
他們便在開懷地大吃大喝了起來,唉!也難怪呀,自饑荒和逃荒以來,他們就沒有喝過酒和吃過這般美味的食物了呀!
老漢和羅家福他們一邊吃著一邊又在拉起家常在介紹起自己來。
原來,老漢叫饒同昌,家住汀江上游的福建上杭,也是客家人,老漢夫婦帶著孫子與兩個艄公駕著帆船從家鄉運些糧食特產往留隍鎮倒賣,以賺取差價來維持生計,家里的生活嘛也還算殷實。
老漢猜測,在孫子落水的地方,可能恰好是因為當時的風帆繩索被江風吹斷了,當時,船抖了一下,老漢和艄公則都跑到船頭去修復船帆,婦人則在駕駛艙里掌舵駕船,那活潑的孫子則可能趁機跑到了艙外,以致在不經意間便發生了意外了,當時,大人們都沒在意,及至剛才在江中發現不見了孫子的蹤影時,大家這才就慌了,敢情就不知道孫子是在那里不見的,于是,在慌亂和悲痛中便在高陂這里靠了船。
羅家福也把救起小孩的經過講給了老漢夫婦和那兩個艄公聽,接著,又把自己遭受饑荒,如何逃荒到榕江,如何被日.本鬼扣了船,如何逃離,如何失去了小兒子,又如何來到這里,等等的經過講給了他們聽。
李雪梅、羅家福和羅家壽幾人你一言我一語,講得真真切切、凄凄厲厲、悲悲戚戚,末了,便說:為人父母,有感同身受失去親人的感覺,將心比心啊,所以,當救起老漢的孫子以后,就毫無疑問的當即決定要追趕著送還給他們了,也因此就一路追趕了下來了。
這樣,那李雪梅、羅家福和羅家壽幾人的經歷也就把饒同昌幾人感動得同情流涕了。
唉!都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