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轉眼之間,那當年的春節便到了。
在大年三十這天,羅家福一家人把船靠回了三河壩鎮的江邊,然后,其一家人便上岸混在了當地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去置辦當年的年貨過年。
古語有說:進鄉隨俗、入巷隨彎。
因此,羅家福和李雪梅便在鎮上置辦了具有當地特色的一些年貨。
考慮到船上的鍋灶比較簡單,所以,帶著好奇、帶著新鮮感,羅家福和李雪梅便只購買了一些當地的現成而又易于保存的熟食品,諸如:甜粄、紅桃粄、筍粄、憶子粄、老鼠粄、炸腐卷、糍粑、薄餅、烏豆羹、臘肉、豆干、企爐餅、燈盞糕等美食,這些美食,有些是當地的特有食品,而有些則是上下游的泊來品,當然,他們也還買了雞、鴨、豬肉,還買了煙花爆竹等東西。
生活的徹底改善,這過年也就過得了豐富多姿多彩和有滋有味了,這些年貨也已經足夠他們吃好幾天了。
在此過程,在鎮上、在江邊的碼頭水邊,羅家福一家人也都在留意和打探起了馮三的信息來。
羅家福心想:馮三曾經說過他是在三河壩鎮幫人行船,這過年了,不知他從汕頭回來了沒有?是他幫自己出謀劃策、指點迷津,才讓自己逃離了汕頭來到了這里,馮三可是自己的恩人呀,現在自己的生活好過了,若能在這里相遇,那也應該好好的來款待和謝謝人家了。
但是,羅家福一家人卻一直都沒有詢問到有關馮三的消息。
在除夕的傍晚,漁船的艙面便擺滿了各種準備烹煮的美味,而面對著這些美味,那李雪梅卻在百感交集。
唉,畢竟是一個女人啊,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李雪梅便在思念起家鄉的母親林木蘭和女兒羅海燕來了,也在回念起長眠在外砂河口的小兒子羅海豹來了。
唉,在佳肴美味面前,女人都總會想起自己的親人來,都總會有太多太多的牽掛,都總會想起老的和小的來,此時,那多愁善感的李雪梅的眼眶便不自覺地淚眼汪汪起來了。
羅家福看出了李雪梅的心思和愁緒了,他便偷偷而又輕輕地安慰著她說道:“雪梅啊,別想那么多了,好不好?你看,天也開始下雨了,想必家里也已經下雨了,想必家鄉的旱災也應該已經過去了,家里有阿姆照顧著燕燕,還有叔他們在家照顧,我想呀,她們應該會沒事的,你就放心好了,豹兒嘛,唉,天災人禍,也許是他命中注定的,也許是他命里就有此劫數,我們大家都不舍得他,但人死不能復生啊,雖不舍得,但也都過去了這么久了,咱也應該要放下了,好不好?”
李雪梅含著淚在“嗯”了一聲。
羅家福又說道:“就目前來說,生活有所好轉了,咱要看眼前的龍兒,這過大年的,咱還是要放下心情來,不要愁眉苦臉,要照顧好家壽和海龍才是,要讓他們高高興興才是,要讓他們振作和振奮起來才好,這才能面對將來的生活啊,你說對不對呀?”
羅家福作為一家之主,他確實是有理智也有擔當。
李雪梅聽后覺得也有道理,她心想:確實是應該給兒子和小叔仔一些安全感和依靠才好,目前的情況已有好轉,確實也是不應該太過悲傷了。
于是乎,李雪梅便抹了抹眼眶,她點了點頭,隨即,她便把自己的愁緒和心思暗暗地掩藏了起來。
隨即,夫妻倆便在船上煮起年夜飯來了,而羅家壽和羅海龍叔侄倆則在岸上、在高高興興地燒炮仗和嬉戲玩耍著。
在天近黃昏時,羅家人便在船上面對著這豐盛的好菜好飯好酒,四人便在船上高高興興地吃年夜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