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達對羅家開出的一切東西不但全部接受,同時還根據自己在羅家修房時所了解掌握的情況,他還另外準備了相關的幾份厚禮,是準備要送給羅海燕的叔公羅金泉和叔婆邱紅梅的,楊家人辦事那也是大方和周全,幾乎是力求面面俱到。
此后,羅家和楊家便分別開始在著手準備婚禮的一切事情了。
楊家在準備婚房和準備男女方所需的定親糖果和出嫁時所需的酒水以及聘金等一切東西。
而羅家則在為羅海燕置辦嫁妝等一切事情。
就這樣,這兩家人都在匆匆忙忙地忙碌著。
隨后的日子過得飛快,在轉眼間便到了“定親”送糖果的日子了。
在“定親”這天的上午,楊健聰和楊家的人擔來了幾擔約有三百多斤的五色糖,這糖多為花生糖,有花生豆麩呀、花生豆粇呀、桑穗糖呀、清香糕呀等八個不同的品種,并且,這些糖被用紅紙分包成了數十包,每包約有七、八斤重,這便是當地人的“食甜茶包”。
另外,楊家人又另包了兩個以軟糖為主、適合老人食用的“食甜茶包”,這是特別給羅海燕的叔公羅金泉和叔婆邱紅梅的。
因為羅海燕的爺爺羅金水和奶奶林木蘭都已經過世了,自1943年饑荒后,羅海燕是跟著叔公羅金泉和叔婆邱紅梅長大的,那羅金泉和邱紅梅便被當作了最親近的祖輩來孝敬。
楊家的人還帶來了聘金以及給羅海燕的定親金戒指,并又重申了“行嫁貼”里羅海燕的嫁衣開箭、凈面毛、修眉、洗頭、出嫁日的梳妝和擺鞋出門的具體的吉日良辰時刻,等等等等這些一切的繁瑣習俗。
李雪梅則請來了邱紅梅和幾個叔伯妯娌,在這幾個人中,田秀英是比較精通和熟悉當地的這些嫁娶習俗,則由她來主持對男家的收禮和回禮。
在當天中午,羅家喜氣洋洋,大家盛情款待了楊家的來客。
在午飯后和在送走了楊家的來客后,李雪梅和幾個叔伯妯娌們便分別把“食甜茶包”逐一的送給了左鄰右舍和村里的鄉親們,在第二天,又分頭把“食甜茶包”逐一的送給了村外的親戚和各位親朋好友。
而左鄰右舍的鄉親們,以及接到“食甜茶包”的親朋好友們,她們便會著手準備禮物,以待在羅海燕出嫁時送給羅海燕。
這樣,通過這“食甜茶包”就等于是向眾人宣布:羅海燕已經許人了,羅海燕已經是名花有主了。那其他的男人便不敢再到羅家去求婚了。
就這樣,這便又完成了羅海燕和楊健聰的“定親”(“食甜”)的程序了。
此后,據說,那楊健聰才敢在白沙村和羅家寨之間來往、走動,但也只得是上午來下午歸。
那羅海燕和楊健聰便循規蹈矩的在親密地來往了。
其實,在那個時候,大家還在遵循舊禮規,所以,羅海燕并沒有在婚前去過男方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