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眨眼間,便很快又到了“送酒水”的日子了,當地的“送酒水”的這天是“出嫁”的前一天,是女方家宴請親戚賓客的日子。
楊家在上午,便早早地派人依原先的計劃數量送來了客家娘酒和雞、鴨、魚、豬肉、豬內臟等合計八味的肉鮮和魚鮮等食品,另外還有豬腿,這豬腿是用于孝敬作為祖輩的羅金泉和邱紅梅的。
上述的這些食品便是當地人所說的“酒水”。
在這天的中午,羅家喜暉滿屋、喜字迎客,家中親朋滿座、喜氣洋洋,羅家福請了數位本村的土廚師掌廚,在村里擺了二十多圍臺的喜宴,用男家擔來的“酒水”宴請各位至親鄉親和一眾親朋好友。
那李雪峰和李雪松作為羅海燕的母舅,乃是至親,其兩人便帶著兒女們來賀喜,特別的是大舅李雪峰還是媒人,因此,按當地禮俗,至親大母舅乃坐上位,在席間,眾人推杯換盞,熱熱鬧鬧、歡歡喜喜。
來赴宴的各位至親鄉親和一眾親朋好友也帶來了禮物,以祝賀羅海燕出嫁。
就這樣,這“送酒水”的程序也在熱熱鬧鬧、歡歡喜喜中完成了。
而第二天便是羅海燕出嫁的日子了。
按“行嫁貼”里的各個時刻,在邱紅梅、田秀英和母親李雪梅的擺布下,羅海燕幾乎徹夜無睡的早早地便被依次完成了嫁衣的開箭、凈面毛、洗頭、修眉、出嫁梳妝等事情,李雪梅又按“行嫁貼”里的出門時辰,把羅海燕要穿的一雙紅鞋準時地擺出了門口。
因為羅海燕的出門時辰是在早上,這時男家的迎親隊伍還未到達,把羅海燕出嫁時穿的一雙紅鞋準時地擺出門口,這便代替和預示著是準時出門了。
而隨行送嫁的一班人馬也早早地就完成了各自妝容的整飾了,之后,大家在與羅家人共進早餐。
按習俗,隨行送嫁的人加上新娘應湊足一桌,即8個人,這隨行送嫁的人在稱謂上通通升一級,此時隨行送嫁的人共7人,村中兒孫滿堂并且丈夫健在的60多歲身體還健康的“好命婆”彭淑娟被請來做叔婆,羅德順做叔公,田秀英做叔姆,羅海龍為小舅仔,堂妹羅曉霞為小姨仔,另外還有兩個同村的同庚姐妹。
在早餐后,羅家福、李雪梅、羅德安、羅德利又細心地整理好了陪嫁的嫁妝和人們所送的禮物,此時,所有的東西都被貼上了大紅雙喜字了。
這樣,那萬事便已經準備妥當了,隨后,羅家里的上下大小的十幾口人便在等待楊家花轎的到來。
就在等待之間,村口處便突然爆竹齊鳴、人聲鼎沸了,嘈雜之聲由遠而近,在轉眼間便到了家門口了,這不用講便是迎親的隊伍到了。
按禮儀,楊家派來了十幾、二十個身強力壯穿著盛裝的人在抬著大紅花轎迎親來了。
羅家人便把迎親隊伍迎進了家里,并以喜糖、香茶和“卵菇惜圓”招待了迎親的人。
之后,為趕時間,那迎親和送嫁的人便準備啟程了。
羅海燕穿著漂亮大紅的嫁衣,她頭蓋紅頭蓋、在“好命婆”彭淑娟和田秀英的牽扶下、從閨房里慢慢地走了出來,她在走過門樓的門檻后便穿上了早前擺在那里的紅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