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月跟著姜氏,領著龔姨娘和張嬤嬤等人,去了老太太的福壽院。
一行人給老太太行了禮問過安,老太太便拉了楊氏問“住得慣不慣”,“還缺不缺甚的”一類的話。
老太太問話時,姜氏端坐在太師椅上悠閑的喝茶,蘇明月則站在其身后,眼觀鼻鼻觀心,任由一屋子的人在她們母女身上來回的打量。
那龔氏就恭敬地站在老太太邊上,待老太太問完話,她忙道:“太太給婢妾安排的院子,比婢妾在家時住的還要好上許多,婢妾就覺得太太待人真誠,像親姐姐一般親切。東西置辦的比起家里還齊備,大到衣柜就有一排,妝臺也精美,小到桌椅板凳都款式新穎,做工也精巧,婢妾家里的跟這些,可沒得比較。”
然后提到蘇明月,“六小姐端莊有禮,待她也親厚。”
接著又提到,“大太太一看就是個能干人,持家有道,日后請多多關照。”
“二太太看上去就會教養孩子,大姑娘三姑娘都教的極好,這般母女情深,讓人好生羨慕。”
“三太太一看就是爽利人,婢妾也不喜歡繞彎子,請不要和婢妾見外。”
一開始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等人想看姜氏的笑話,還覺得龔姨娘能說會道,八面玲瓏的,以后有姜氏的苦頭吃,站在岸邊看戲看的精神抖擻。
待龔姨娘口若懸河的夸到自個兒身上,大太太等人在心里不約而同的,齊齊翻白眼。
她算個甚的東西,敢對她們品頭論足起來了。
真就是給點顏色,就敢開起染坊來了,真真是不知所謂。
眾人聽得直皺眉頭,偏偏人家龔姨娘仍覺著還不夠。
最后提到老太太:“您老人家看上去就慈眉善目,沒承想真就是最最慈和的人了,您啊,福氣還在后頭呢,四老爺說不準甚的時候就能給您請封個誥命回來。”
如若這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老太太定然高興的合不攏嘴,如今由個姨娘夸出來,老太太只覺怪異。
但還指望她能給小兒子生兒子,綿延子嗣呢,老太太聽了便打著哈哈:“不好亂說,不好亂說,你安心在蘇家呆著,只要懂規矩,有甚的不滿意便來找我,老太太沒得法子,也要找人幫你想法子。”
龔姨娘與老太太又你來我往寒暄了半柱香的功夫,眾人昏昏欲睡才算盡了興致。
大伯母黃氏見那龔姨娘終于肯停下嘴了,不禁嘆道:“真真是世風日下,甚樣的人都敢出來現!四弟妹還是留點心眼,省的被不長眼的東西爬到頭上去了。”
“老大家的!”
黃氏撇嘴,不吭聲了,四房的閑事,她本不欲多說,偏偏那龔姨娘是個不知輕重,一個破落戶人家出來的,還敢評價她,也不知她是真的愚蠢還是無知。
無論哪種情況,她也不能由個小妾對她評頭論足。
當然她也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由她敲打一番,就算老太太也不會對她如何。
老太太果然如黃氏料想的那般,不與她計較。
而是看向姜氏,交代她:“老四那邊你也要好生勸勸,早日生下孩兒,月姐以后也有了指望。你出身也算大家了,這些道理你也該是明白的,我便不多說了,你以后好生照顧龔姨娘,身份擺在那里,她就算生下個男孩兒也越不過你去。”
蘇明月不以為然,身份越不過就行嗎?天天見著人不隔應的嗎?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或許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對父親是全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