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模仿,然后創新,超越原來的產品,讓炎國在技術上,逐漸跟上世界的步伐,而是原來落后的局面。
因此,炎國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有如此巨大發展,跟這個方式離不開。
當然,這也得有一個前提,得具備相對應的人才。
像陳淵這樣的人才是推動技術的關鍵!
當然有人會覺得這點投機取巧,這對吳老他們來說,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炎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太薄弱了,人才太少,想要跟外國競爭,根本不可能,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縮小差距。
真如一個偉人說的,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同一個道理。
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只有自身發展起來,才是硬道理。
而西方那些敵對性的國家,采取各種技術封鎖,各種設備技術,寧可變成廢鐵,也不允許傳到炎國。
炎國想要突圍,只能是靠這種能方式,不斷的摸索。
比如建國初期的時候,百廢待興,可是全國上下,文盲多得可怕,要設備沒設備,要技術沒技術,要人才沒人才,在這種大環境下,要單獨研發制造太難了。
即使是到了現代,在很多技術上,一樣很難。
在一些技術上就算就成功突破,也無法達到量產,比如芯片問題。
在這個技術領域上,炎國起步晚,技術上沒有達到最先進,就算是擁有尖端的技術,能夠制造出性能更好的芯片,可是卻沒法達到一個量產。
因此成本太高昂了。
這導致在很多領域上,得受制于人,只能停留在比較低端的產業上。
在說到軍事上,最大一個問題就是在發動機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研發的科研人員知道需要那樣做,可是在材料與工藝機這一塊,始終無法達到要求,導致與對方差距。
這就是讓人非常無奈了。
西方國家的軍事強國底蘊非常的豐厚,是經過上百年發展積累起來,而我們從零開始。
想要追趕上人家,除了模仿,沒有任何辦法,否則跟對方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吳老等人研究了一輩子,模仿了一輩子,才有現在的局面。
他們現在最想突破的就是武裝直升機的發動機問題。
因此,在他們知道陳淵駕駛過阿伯奇便連夜趕來了。
這是一次突破的機會。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他們抱有的希望不會太大,但是陳淵不同,這小子總是能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