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專機在戈壁灘中不知名的機場降落,陳淵捧著楊老的骨灰盒慢慢走下飛機。
在停機坪,當地的部隊早就接到了通知,一隊儀仗兵整齊的站定,隨著陳淵慢慢走過。
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抬起了手中的禮賓槍,為楊老致以最高的敬意。
隨后,當地部隊安排了一輛軍車,帶著陳淵進入了一望無垠的戈壁,朝著導航上都找不到的地方前進。
那里曾經是炎國的核試驗基地,幾次大型實爆都選在了那里,是炎國保密等級最高的幾個地方之一。
沒有當地部隊的帶領,沒有人能夠直接進入。
很快,軍車開進了一個廢棄的城市。
陳淵來之前聽葉老介紹過,這是一座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城市,是一座沒有名字,只有代號的城市。
當年,炎國的核試驗進行到后期關鍵階段,為了保障科研人員與戰士們的生活,在羅不泊試驗場外圍建立了一座小城鎮。
當初,楊老和他的戰友們在這里生活工作了十幾年,楊老的兒子甚至都是在這里上的小學。
軍車在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建筑前停了下來,司機帶著陳淵走進了這座二層小樓。
小樓內十分簡陋,一層和二層幾乎沒有什么東西,司機帶著陳淵走進了地下室。
地下五層,隨著燈光點亮,一排排已經廢棄的電子設備出現在陳淵的眼前。
這些設備雖然已經無法使用,卻依舊被人保存的很好,明顯是有人定期在這里進行清潔整理。
“這里是楊老所在的研究小組進行理論研究的地方。”
陳淵捧著楊老的骨灰盒,慢慢在他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慢慢走過,臉上寫滿了凝重。
這里的設備都十分簡陋,沒有超級計算機,沒有電子透鏡,看上去最先進的一樣東西,就是一臺外殼已經發黃的臺式電腦。
就算是那種老舊的型號已經是當時炎國最先進的科研工具,一般地方連申請的資格都沒有。
陳淵心中不由得佩服起來,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研究條件下,楊老等人能夠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接連完成原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爆炸實驗。
離開廢棄的城市后,司機又帶著陳淵和楊老的骨灰,走遍了他曾經工作和實驗的每一個地方,陳淵甚至穿上了防護服,走進了核彈試爆的場地。
站在這里,他能感受到老一輩科學家的平凡與偉大。
最后,陳淵恭敬的將骨灰盒打開,按照楊老的遺囑,慢慢的將他的骨灰灑下。
就這樣,楊老在這一片他用青春戰斗過的地方長眠。
他將成為一座豐碑,與他千千萬萬戰友一起,繼續守護著這個古老的民族。
郭老、錢老他們都是如此。
陳淵在羅不泊待了三天三夜,隨后才回到了都市。
回來的第一時間,陳淵先去了可控核聚變實驗室,與專家組一起仔細檢查了相關數據,確認這些天的運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后,他才放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