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飯桌上只有我爹和我大伯。”
“而我躲在房間,偷偷開了一條縫,暗中聽他們聊天。”
“主要是我太饞了,想去吃飯桌上的雞爪,可我爹不讓,喊我與大伯保持距離!”
“他從不讓家里人接近大伯,除了他自己!”
“我原本就在等著一個機會,沒想到大伯抬手一指,我家房梁上就著火了。”
“當時是農村里,房子都是自己建的,這火燒房子可是大事。”
“我爹臉色剎那就變了,他起身怒吼道:張三全兒,你狗日的仙人板板瘋求了?!”
“張三全是我大伯的名字,而我爹氣的牙癢癢,所以是用方言罵的我大伯。”
“我大伯卻也不生氣,還笑瞇瞇地說:二娃,你還是搞快點兒把火滅咯,把火滅咯,我再跟你兩個慢慢嗦。”
“大伯跟我爹用方言交流,我倒是聽得懂,我看到火光越來越大,不像是鬧著玩的。”
“心里除了驚嘆于大伯居然會‘魔術’之外,還對他有些小小的生氣。”
“畢竟那可是我家的房子,你憑啥子來我家吃飯還用‘魔術’燒我家房子嘛!”
“我爹廢了好半天勁,抱來扶梯,又是掃帚鏟,又是潑冷水的,忙活了老半天才把房梁上的火熄滅。”
“正當我爹打算下來找大伯算賬的時候,我看見他的身影停頓了一下。”
“我爹下了扶梯,手里卻握著一個洋娃娃。”
“并且那個洋娃娃在我爹面前露臉的一瞬間,我感受到整個屋子的溫度都下降了好幾度。”
“然后我就聽見了空氣中隱約有個小孩兒的聲音,像是在念著一些什么咒語,又像是在唱很詭異的歌……”
“我愿你跌入冒煙的燉鍋。”
“我愿黑蛇咬住你的后腳跟。”
“跪地時又被黃蜂螫到。”
“夜晚則被臭蟲飽食。”
“全盤皆錯,無事對勁……”
“這首歌聽得我毛骨悚然,而且歌詞一聽就很不對勁。”
“我的直覺就告訴我,唱歌的‘人’,肯定是我爹手里的那只‘洋娃娃’。”
“那時候的我,還不明白這種洋娃娃的學術名字叫做——巫毒娃娃。”
“巫毒娃娃最先起于非洲南部,出自巫毒教源。”
“這個宗教施法時需要通過一種媒介,就是巫毒娃娃。”
“但是原始的巫毒娃娃造型均是由獸骨或是稻草編制而成,各個面目猙獰。”
“加上其宗教儀式神秘詭異,故大多數人都認為巫毒教是個邪教。”
“而巫毒法術及巫毒娃娃更被視為邪惡詛咒的代表。”
“關于巫毒娃娃和巫毒教源,其實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巫毒娃娃是巴西獵頭族的祭祀用品,有陌生人或者不懷善意的人闖入他們的領地就會被活生生的割頭顱,然后放在祭臺上。”
“再由巫師念咒語、作法將被殺的人的靈魂囚禁在他的頭顱里,用縮頭術把頭顱縮小成有胳膊、有腿的娃娃,這就是巫毒娃娃。”
“被囚禁在巫毒娃娃里的靈魂因為沒有生命的祭奠就會跑到地獄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