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論》
啪……
又是一本,隨手丟在他腳邊。
《齊民要術》……
《大鄭史經》……
《君臣書》……
一本又一本書,丟在他的面前。
沒有一本書丟在他的身上。
大家看不起天子侍學,可也知道他是天子駕前紅人。
會吹“枕邊風”。
嘲諷兩句可以,不能真傷著。
眼看著一本本古書,被丟棄在爛泥中。
醉醺醺的吳至,感覺一股無名邪火,直充腦海。
憑什么!
憑什么儒道如此沒落!!
憑什么世人就這么看不起文人!
突然……
腦海中,如有一道雷鳴直劈而下。
一股劇痛,幾乎將他的腦殼拍碎、撕裂。
他痛不欲生,不斷地搖晃腦袋,卻說什么也不肯將懷中書籍丟開。
只能懷抱書籍,默默忍耐。
靡靡之音,剎那煙消云散。
酒池肉林奢侈之景,恍如隔世。
他瞪大眼睛,再回神時,已出現在一片紫竹林中。
他茫然前行,不知所去,不知所往。
耳邊廂,有人擊節而歌,聽不清唱的什么詞,只覺得很好聽。
直待走近了,才聽清。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清澈悅耳。
這是什么曲子?
這曲詞,為何如此熟悉?
這并非大鄭的曲風,詞風更與大鄭不同。
這個時候,吳至空蕩蕩的腦海中,數之不盡的陌生記憶,一閃而出。
如決堤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一幕幕,猶如放電影一樣,閃爍而過。
我……
我不是大鄭之人?
我來自一個叫做華夏的地方……
那里,儒道曾有萬丈榮耀,輝煌起落。
那里,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史。
那里,有五經六藝,有詩詞曲典。
孔孟之言,萬載流傳。
圣人之學,承脈至今。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我,吳至,來自儒道盛極一時、風頭無兩的華夏!
這一刻,無窮的古典名詞,貫徹腦海。
他如有明悟。
腳下步履漸漸加快。
視野中,不遠處。
曲徑通幽的盡頭,紫竹深處。
一塊石引上刻“儒道碑林”!
兩扇木門輕掩,草舍寒窗緊閉。
他心潮澎湃,雙眼清明,推門……走入一片碑林。
黑白混淆中,一片片石碑,躍入眼中。
他立于原地,不知所措,只覺身在這無盡石海,宛如螻蟻般渺小!
耳邊,輕聲曲唱越加悠揚,深入肺腑。
……
轟隆隆……
轟隆隆……
轟隆隆……
仙凰騰躍,萬朝閃耀。
虛空中,天門中開,仙芒刺眼,無窮祥瑞無端生出。
天地間,五座豐碑,亙古屹立,與世同壽。
傲立于天地萬古。
從不曾有半分偏移。
那五座豐碑,乃天道書寫。
分別雕刻著,虬龍金字。
“道尊”!
“佛祖”!
“天君”!
“真帝”!
“武神”!
而此時此刻。
第六座豐碑,憑空出世!
上書二字。
“儒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