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她奶也同意,宋秋心里更定,打算明兒就往鎮上又去一趟,先挑了騾子回來學好了再說。
眼下剛過端午不久,還能熱不少時候呢,這生意,能做做。
天還沒黑,宋秋歇夠了氣,就幫著一起摘長豆,挑了蟲的,等明兒就曬起來。
正忙活著,隔壁張家,老鄧氏從上房耳間里鉆出來,興沖沖的往這頭來,“這人年紀大了就是記性不好,我翻箱倒柜半天,可不就找出來件?這還是老豆多少年了帶回來的,放著壓箱底沒人管的,你瞧,都銹成這個樣子了。”
宋秋扭頭去看,見老鄧氏手里捧著個銹得看不出來是什么模樣的銅件,心里驚怪好好的翻箱倒柜找這作甚。
就聽得她奶接話道:“喲,都銹成這樣了,放著也是放著,還不如賣些錢呢,先那人不是說嘛,生銹的也要,只要是銅制的。”
老鄧氏小心的拍了拍上頭的銹,點頭道:“是這個理,就是不知道那人還會不會來,也是這記性不好,先才是真的沒想起來呢,我這吃了飯沒事做的琢磨,這才翻箱倒柜,找出了這東西來。”
“真論斤賣的話,我手里這個還不輕咧!能賣不少大錢吧?”老鄧氏說得笑起來。
“那是,等明兒那人再來,你賣了就是,留著就是留著,沒用。”老袁氏附和道。
宋秋聽得云里霧里的,但心里已經撲通跳了起來,“奶,今兒咱們村有生人來?”
老袁氏隨口答:“有,中午前來了個吆喝叫賣銅制物件的,拉著我跟你鄧奶奶問了半天,你說我們買這玩意有啥用?臨走時那人還說咧,要說銅制的物件,生銹的都要,讓我們家里找找看,要是有,就賣給他咧!”
“咱們家是沒有的,不過你鄧奶奶這翻箱倒柜半天,可不就找出來這么一件了嘛,就看那人明兒還來不來了,我看他也不怕辛苦的,背著那么重的玩意,今兒把咱們村子都問了個遍呢!”
宋秋聽著,心里發沉得緊。
是巧合?
還是?
她不敢去揣摩。
“咱們村里,好久都沒外頭來賣玩意的貨郎了呢。”她嘴里說著。
老袁氏點著頭附和,“也是,今兒倒是稀奇呢。”
長豆摘了滿滿一簸箕,老袁氏就坐在檐階下挑上一挑。
從山上拖回一捆柴的張梨花回來,見宋秋回來了,高興的拿了鐮刀背了背簍喊她一起去打豬草。
張家的豬大,每日要吃不少豬草,宋家的豬還小,豬草還是夠用的,不每日都去打也行。
但宋秋還有挎了籃子跟著去了。
一路上,張梨花問著宋秋今兒去鎮上的情況,嘰嘰喳喳的又說起自己今兒都做了什么。
“阿秋,你可不知道,我午前剛下山回來,那貨郎非拉著我買什么銅制的物件,你說我哪里有錢買?他還不讓,非得扯著我問家里有沒有什么銅制的能賣給他,他給錢收,你說我家里就是有,也不歸我賣啊不是?我瞧著那人沒賣出東西,還遺憾得很吶!”
宋秋聽著,剛才不敢去揣摩的事情,現下卻不得不去揣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