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楊姓客人一住就是一個月,這兩天也熟悉了,總不能一個月都留在客棧里,晚間叫杜傳福他們驚醒些就行。
沒有別的客人,他們還是回村的好。
剛回到家,把雞啊豬的看了一遍,外頭就有村人結伴一起過來了。
村長巴著老煙桿,也一起過來了。
宋秋忙搬凳子出來,招呼大家坐。
誰家凳子也沒有那么多的,就村長坐了,其他人都擺手,說剛吃了飯,站一會兒好,都沒坐。
來的人都是認識的,宋秋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粗粗看了一遍,上回來幫著剁辣椒的就占了一半。
左右每家一個,那還真是一家不落的就是了。
就是章婆子,家里就兩個人,她不差這點工錢,反正閑著,也來湊熱鬧來了。
男人也有六七個,張胡瓜也在其中。
宋秋看了一圈,直接道:“作坊開工還得等番薯收上來,估計也就后兒個的事,就會有人送番薯來的,咱們從明兒開始算起,一天二十文,按月結工錢,估計最多做一個來月就能完工的,具體要做什么怎么做,開工的時候我再過來說,明兒麻煩大家先幫忙去把作坊拾掇出來。”
李家的房子這么多年沒住人了,那些旮旮旯旯的,可不得好好收拾收拾嘛。
大家聽了,都附和應了聲。
這貓閑的,他們又沒有地,縱算各家都有各家的手藝營生,但有人空閑啊,能做一份工掙點工錢,那就是好事。
不過這番薯到底做個什么,還開作坊,開就開吧,還頂多一個來月就完工?
倒不是說這工錢就只能掙這么一個來月,只是好奇嘛。
金菊花嘴快,當即問道:“阿秋,這番薯怎么個收法?我家后院里也種了幾壟的,也能挖個百十來斤呢!”
宋秋就知道村里人會問,就她知道的,院腳寬生的,好些都種了番薯的。
就是老猛大爺家,靠林子住著的,聽說還開了一塊洼地出來,那地肥,用來種番薯最出量的了。
他們家人口多,張著嘴吃的,多種點番薯才能飽肚子,這不才想盡了辦法到處刨地嘛。
松山村內里的地,還是寬裕,畢竟就落了二十來戶人,所以家家戶戶院子都僻得大。
能開的地不少,只不過就種些菜什么的行,真要拿來種稻子這些的,就不行了。
番薯這玩意兒,只要地肥,泥好,不拘規章的,刨個坑種進去總能收上東西來的。
“按石收,五十文一石。”宋秋接話道。
“五十文一石?那可行,我種那一溜夠買二十斤糙米的了,回去我就挖了去。”金菊花聽得點頭,顯然滿意得很。
劉老猛的二兒媳婦聽著,也笑合不攏嘴,五十文一石啊,他們家前前后后加起來種的番薯怎么著也能收個二十石的,那不就是一兩銀子?
好家伙,夠買一石糙米了呢!
能吃稀飯,比光吃番薯好!
回家就得趕緊告訴公爹,明兒就開始挖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