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是最快把番薯送來的,同來的還有他們村兩家人。
用板車推著,各自還挑著的,一大早就到了客棧跟前。
宋秋估摸著也是今兒舅公家的番薯會送來,也不意外,作坊那邊,昨兒就收拾好了,村里的大磨子和她專門又去買的一個叫人送上門的大磨子都洗干凈了等著。
將廚房交給王氏忙著,她和老袁氏先回村去。
番薯拉回村里,直接送到了李家院子里,借了村里的大稱來用,袁家收過來的番薯一共二十二石,散碎的零的和一些挖爛了的,他家都留下了,留著自個吃。
其他兩家一家四十三石,一家二十五石,都是把泥巴刮得干干凈凈的,沒有挖爛,整乎一個一個的。
宋秋手里抱了個匣子,那邊過一家稱,她就算好了賬數銀子出來。
知道鄉里人大都不習慣用銀角子的,都喜歡銅板,來的踏實穩當。
所以早就專門往鎮上萬通錢莊去了一趟,換了不少銅板子回來。
有杜傳福和阿靈跟著,這回她可不怕銅板壓多了被人惦記上,那是一路平平安安帶著布袋子回了村的。
“舅公,你家的番薯一共二十二石,五十文一石,我一共該給你一千一百一十個銅板,喏,這里是十一串,你數數。”
袁家的先上稱,宋秋數了銅錢串拿給袁栓子。
袁栓子接過,都不用數的,就用布袋子給小心的一串串的裝了進去。
袁成和袁大平袁二平跟在后頭,看著這么多錢吊子,都很高興。
后頭還排著人呢,也不多話,幾個人就讓開了,到那邊去跟老袁氏說話去了。
家**薯挖完了,豆子也收了,暫時沒什么活計,袁栓子問老袁氏這里可有什么要幫忙的,只管招呼一聲。
作坊請了人,倒是不需要什么幫忙,老袁氏就拉著袁栓子小聲嘀咕買田地的事。
袁栓子一聽,心里為大妹高興,有田地好啊,那才是農家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這田地緊俏,多少年了,也沒聽著誰家敗田敗地的,不過大妹你放心,這得閑了沒事做,我多溜達溜達,幫你留心著。”
那邊,宋秋又先后給那倆家楊槐村的村人結了銀錢,一家兩千一百五十個大錢,一家一千二百五十個大錢。
一個二十一串半,一個十二串半。
錢串子接在手里,那是兩家各自跟來的人就堆在一起數起銅錢來。
一串一串的數,看得村人都暗自好笑。
那老頭數到一半,才想起什么似的,抬起頭來沖宋秋嘿嘿一笑,“我們不會算賬,就數一數還行,你可別見怪,難得見這么多銅板子,數一數高興啊。”
宋秋自然不見怪,銀錢嘛,當面數清自然好。
只是見另一家那猴急小子把所有的錢串子都一下子解開了,全堆在一起慢慢來數,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九十八,九十九,一百,一百……,一百……一百過了該多少來著?”那小子急得滿臉通紅。
家里的兩個大人,他爺爺跟跟他爹也是撓頭抓腮數不清了。
宋秋看著,想著這一千多個錢堆在一起,一百個一數,快得很,可這祖孫三代,顯然沒那么想,還想一口氣給這里數個清楚呢。
這得數到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