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卻正是許久不見的方誨表兄弟兩個。
這臘冬臘月的冷天兒,兩人都穿得多,一身帶毛領的長袍,外頭還罩了裘毛大氅的,錦緞絨綢,壕得緊,看著就仿佛寫著“我特有錢快來打劫我”一排大字的樣子。
宋秋打眼看著,心里就浮出這么個想法來,沒忍住笑出聲來。
方誨兩人看得奇怪,忍不住問道“宋東家這是因何發笑”
說著又上下打量了對方,“難不成我二人穿著有何不妥”
這天冷,穿得多點,不是很正常嗎
看宋東家自個,不也穿得渾身都臃腫起來的厚棉襖,脖子上綴著毛領嗎。
瞧著可比他們見過的府里的姑娘們穿得多多了。
如何還笑話他們穿得多
宋秋自然不能說實話,睜眼說瞎話道“沒有沒有,我就是瞧見財神爺上門來了,心里高興,卻沒忍住露于聲色罷了。”
不過這也不算瞎話。
方誨可不就是財神爺嘛,都送了多少銀子給她了
方誨聽得這一番話,愣了片刻,旋即啞然失笑,財神爺啊
的確,他還真是財神爺又上門來了。
不過,雖送了銀子,他可不虧的,這些日子,靠著那淀粉,他可是也賺了不少銀子了,買方子的銀子早就賺回來了。
這可是長久生意。
先是整個荊州府大縣小縣大鎮的都開了雜貨鋪子供賣淀粉,后又銷往京城去,在京城反響極好,一道酥肉小吃,都快賣瘋了。
如今也慢慢普及其他州府了。
這不,連宋東家這個首做淀粉的,前些日子也在他名下的雜貨鋪定了一大批淀粉的。
說是為了做什么粉條。
對了,他今兒也就是為了這個粉條來的。
這個宋東家,真是回回都要給他驚喜的。
酸辣粉這個東西,他遠在南邊查賬就聽說過了,還嘗過了那所謂的酸辣粉套裝,趕路在野外不便之時,這吃食可實在是個好東西。
因而,這剛趕回荊州府就立馬抽空過來了。
方誨知宋秋談生意喜歡爽快,所以也不拐彎抹角,寒暄過了,直接開門見山就道“今兒方某來便是為了粉條來的,這酸辣粉方某已經嘗過了,委實是個好東西,我來時也打聽過了,如今除了宋東家松山客棧這里賣酸辣粉,也有不少小販在宋東家這里進了貨在東陵縣下好些鎮子在擺攤賣,卻沒擴出東陵縣外的。
方某名下也做得有面館鋪子,再有雜貨鋪子里賣淀粉的同時,也能并著賣這個粉條以及醬料,便打算跟宋東家談這筆生意,想請宋東家大量的供應粉條和那醬料給方某。
如此,也是幫宋東家揚名此酸辣粉,擴至天下各地,宋東家負責供應,方某負責銷,你看如何”
宋秋聽著這話,心里絲毫不意外,她知道方誨是個腦子轉得快的,早晚會來的。
既有番薯這個東西,每年就少不了的淀粉和粉條做。
她把淀粉的方子賣給了方誨,卻沒連著粉條的方子一起賣,就像賣了干辣椒方子留住了豆瓣醬是一樣的。
總要有東西捏在自己手里的,全賣了可不成。
她也是如今沒有那個勢力和能力把東西擴至全國各地罷了,比不得方家這個大皇商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