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便干脆停了甜點鋪子,讓鄒氏幾人暫時先回松山村來,等過完年再說,也不差這點掙錢的時候。
倒是客棧人本就多了,這么多人也住不下,宋秋便干脆把除了陶正等人的其他人都先挪到莊子上做粉條去,而村里的幾人,給提前結了工錢放了假,等年后再說。
老鄧氏從縣城里一趕回來,翌日叫李冬瓜去給李大錘燒了紙上了香,接著就收拾收拾搬進了李家去。
苗氏格外不舍,勸了又勸,留了又留,只得老鄧氏一句,“我又不走遠,往哪兒走你也是我兒媳婦,石蛋兒和棗花也是我孫子孫女,就在一個村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有個啥來喊我就成!”
如此,苗氏見留不住,才沒有再留,本來分家也說好了的,娘要跟著二哥他們過的,她跟相公這里,行自己的孝道,給養老銀子就是。
老鄧氏走歸走,還把張胡瓜這些日子拿回來的工錢剩的都交給了苗氏,一文都沒有帶走,至于梨花的,到了李家就給了陳氏,那完全就當個閑老婆子,只管吃吃喝喝,萬事不照閑的。
倒是苗氏,也不小氣,將打得糍粑湯圓面這些都分了兩半,送了一半到李家去,還有正熏著的臘肉,等取了也要送一半過去的。
陳氏倒有些不知該咋好,還是老鄧氏說了,她才接了下來,但回頭去扯料子做一家人的新衣裳時就給張胡瓜一家四口都計劃在內的。
老鄧氏看著這兩個兒子兒媳能相處得好,心里也是格外欣慰。
其他那兩個,她可壓根不指望了。
甚至都沒有再期待過這兩人能回來,遠遠的在外頭,一輩子別回來礙她眼才好呢。
因此,甫溜達著過來找老袁氏擺閑,冷不丁看著許久不見的張南瓜從一輛看著氣派的馬車上下來時,還有些回不過神來。
張南瓜就站在張家院門口,讓車夫等著,正要踏步進院子去,也看到了隔壁宋家院門前的老鄧氏了。
他想著這老婆子不顧他們把玉佩摔了的事,還有只顧著老二那個雜種不顧他們的事,心里壓根就不想喊人的。
但轉念又想自己回來取東西的,招呼都不打,也怕這老婆子耍潑,就不咸不淡的喊了聲:“娘。”
老鄧氏回過神,見張南瓜是一個人回來的,身上穿得比那程大地主差不多了,要不是這臉還是那個臉,她都有些不敢認了。
不是說張松壞了名聲,這父子倆都被鎮學除了名,好像梅花又生了啥丟臉的事,這一家沒臉在鎮上待,灰溜溜的趁夜就躲出盤石鎮了嗎?
這好久不見,看人這樣,日子過得還挺滋潤啊。
不過,都不關她的事。
老鄧氏淡淡應了聲,“正好你回來了,上次你們沒在,這家我就做主分了,村長他們都做了見證落了文書了,還是按先頭說的那樣分的,這老宅分給了你四弟,欠的銀子都是給你家買宅子生的債,你自個講良心,看著還,其他的,我也不說了。”
張南瓜聽著,也不意外,這老婆子就惦記著分家呢,他們不在,巴不得,還能等他們回來再分?
分就分唄,現在他可不在乎這個。
欠那點銀子?
那才多點?
他也不在乎,正好,等會兒去村里溜達溜達也有借口。
喜歡嬌娘發家錄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嬌娘發家錄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