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協一路之上腦子里也有諸多的幻想,他最擔憂的就是等他趕到猇亭時,司馬倫卻不見了,猇亭的陣地落到了魏軍的手中,這恐怕是一個糟的不能再糟的結果了。
坦白來講,步協和司馬倫壓根兒就不熟,兩人之間沒有半點的交情存在,雖然司馬倫承諾過要等步協到來之后一起撤退的,但目前的形勢如此險惡,司馬倫真得能做到一諾千金嗎?
步協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司馬倫的承諾只是主觀的意愿,但客觀條件不具備的話,司馬倫也是無法堅持到步協的到來的。
這一路之上,步協是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向前一路狂奔的,他必須要爭分奪秒才行,否則的話,耽誤一刻,很可能就會遺恨終生。
還好司馬倫沒有食言,步協趕到猇亭的時候,看到了山頭上飄揚的還是蜀軍的旗幟,終于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步協和司馬倫見面之后,不禁是感激涕零,別看司馬倫這么年輕,他可比其他年長的人靠譜多了,能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之中依然信守承諾,這一點是相當的難能可貴。
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步協欽佩不已了。
司馬倫倒是不顧及與他寒喧,直截了當地告訴步協,現在就立刻撤軍,時間緊迫,容不得他們多做耽擱。
步協面露難色,不是步協不愿撤退,實在是他所率的人馬,已經是疲憊之極了,原本在接到撤軍命令的時候,步協的人馬就已經激戰了一天,人困馬乏的,但接到命令之后,步協根本就不敢耽擱,連夜出發出趕路,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跋涉,才趕到了猇亭。
事實上,他的軍隊已經兩天沒有合眼了,此刻隊伍是極度疲憊,如果真要繼續撤退的話,步協真的擔心他的人馬能不能扛得住。
司馬倫看出了步協的難處,不過他早有安排,對步協道:“步將軍,你無需擔心,你這邊帶人先撤,斷后的事交給某便是,撤出猇亭之后,你的人馬便可以歇息了,然后我們會合之后,一同前往馬鞍山。”
斷后的風險完全是不可測的,步協留在嵬嶸寨斷后的一千人馬,除了步琦等少數幾人逃回來之外,幾乎是全軍覆滅,無一生還。
如果讓司馬倫的來斷后的話,同樣也會承擔相當大的風險。
雖然說司馬倫手中掌握著不少的兵馬,但同樣對面的魏軍也擁著在更多的兵力,再加上即將從側翼殺來的石苞的那支軍隊,司馬倫留下來斷后,風險同樣是相當大的。
不過看司馬倫的模樣,卻是胸有成竹,步協這個時候早已是精疲力竭了,真要讓他來和魏軍交戰的話,也確實是沒有那個能力了,留下來恐怕也只能是給司馬倫扯后腿,所以步協最終還是聽從了司馬倫的安排,率先地率軍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