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除戰斗力較低的守備部隊,師纂麾下真正能戰的軍隊也就只有陷陣營的一萬五千人,當他們孤軍深入到漢中之后,似乎情況比較危急,畢竟以一萬五千人對抗魏軍五萬人,完全是寡不敵眾,難有勝算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師纂不但沒有身陷蜀軍的包圍之中,反而是巧妙用兵,圍城打援,首先在野狼峪圍殲了蜀軍南鄭的軍隊,生擒了魏軍漢中都督閻宇,而且長途奔襲智取南鄭城,在漢中是中心開花,虎口撥牙,一舉將漢中的郡治給奪了下來。
雖然說在姜維的防御計劃之中,南鄭的位置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了,但南鄭到底還是漢中的郡治所在,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南中的失守,對漢中蜀軍的軍心和民心,都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勢必也會動搖漢中的防御根基。
師纂之所以會成功,不光是師纂用兵得當陷陣營將士用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漢中間軍司的出色表現,他們不但在搜集情報方面不遺余力,為魏軍進攻漢中提供導向,而且咸魚成功地打入到了魏軍內部,挑動蜀軍將帥的不合,誘使閻宇出城救援樂城。
而閻宇被圍困在救援樂城的半路上,樂城守將王舍卻是無動于衷,導致閻宇在野狼峪全軍覆滅。
同樣的,南鄭失守之時,駐守在漢城的蔣斌和陽平關的傅僉也是按兵不動,坐視南鄭失守而置之不理。
手握著重兵的王舍、蔣斌、傅僉只是固守各自的城池,沒有任何變通之戰術,身為都督的閻宇根本就調不動這些軍隊,整個漢中的蜀軍人數雖然不少,但都是各自為戰,隔岸觀火,以至于閻宇敗亡之時,得不到任何的襄助。
正因為蜀軍的這種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做法,才讓陷陣營區區一萬多的人馬在漢中肆無忌憚地往來馳騁,斬敵奪城,中心開心,徹底地攪亂了漢中局勢。
不過南鄭失守閻宇敗降似乎也怨不著蔣斌等人,畢竟在姜維的整個防御體系之中,對各個要塞只有防守的要求,并沒有讓他們機動作戰。
姜維之所以做出如此部署,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考慮到了魏軍在平原地帶的作戰能力,無論是戰力還是速度,蜀軍都難以敵得過魏軍部隊,尤其是魏軍的騎兵,一旦陷入到野戰之中,蜀軍的失敗就是必然的。
所以姜維在制定斂兵聚谷的防御戰術的時候,對三大要塞的守將有一個明確的要求,那就是各自固守自己的城池,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要輕易地出戰,那怕其他的要塞失守了,都和他們沒有任何的責任,他們也無需出兵去救援,守好自己的城池就是最大的本分。
這樣的命令是姜維私底下下達的,閻宇壓根兒就不知情,所以才會出于對樂城防御的擔憂,被咸魚一通忽悠,給忽悠出了城,結果中了魏軍的埋伏,全軍覆滅。
如果閻宇知道姜維的這個各自為戰的命令的話,那他完全可以死守南鄭,對樂城不管不顧,隔岸觀火。
姜維的策略也不能說不對,畢竟姜維的這種策略是建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如果魏軍的兵力是蜀軍的數倍,實力更為強大的話,那么出城作戰的話,就等于是蜀軍放棄了自己的優勢,以弱敵強,必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