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鐘會倒是沒有什么可擔心的,沓中雖然不是什么險要之地,但周圍的地勢卻完全可以拱衛沓中,魏軍就算是想攻進來,首先必須要先占領沓中的外圍陣地。
依仗外圍險要的勢勢和堅固的防御陣地,鐘會有把握至少能和兩三倍以上的魏軍進行交戰,而且就算是抵擋不住,鐘會也是有退路可走的,畢竟魏軍就那么一點的兵力,想要在沓中的周圍形成一個嚴密的包圍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蜀軍隨時都可以跳出這個包圍圈。
進可攻,退可守,這便是鐘咐坐鎮沓中面對強敵不慌的資本,沓中有好幾條撤退的路徑,魏軍就算是想要封鎖,那又談何容易,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封鎖這個包圍圈,鐘會對此有著極大的信心。
于是鐘會下令,敵不動我不動,蜀軍各部的人馬做好防御準備,隨時地投入戰斗,如果魏軍不來進攻,那他們就這樣耗著,看誰耗得過誰。
想要誘使蜀軍出戰,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鐘會可不是第一次和魏軍交手了,魏軍騎兵的厲害,他早已經是領教過了,放棄堅固的防御陣地而尋求和魏軍騎兵野戰,那簡直就是飛蛾撲火,自尋死路,這么愚蠢的事,可不是鐘會能干出來的。
雖然魏軍攻來的十分突然,但這一仗是勢不可免的,鐘會也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本身鐘會在沓中做好了迎戰的準備,所以雖然是事發突然,但鐘會早有準備,也不會因此而自亂了陣腳。
只是這次魏軍的部署有些意外,只進軍到了沓中的外圍,沒有直接對沓中發起進攻,是不是后繼魏軍還有別的什么手段,鐘會暫時是不得而知的。
魏軍不來進攻,鐘會雖然不會主動進行反擊,但也不會盲目地進行等待,他立刻派人前往武都和漢中,去了解那邊的情況,看看他們那邊是否也受到了魏軍的攻擊。
結果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折返了回來,向鐘會稟報了一條極為重要的消息,魏軍的一支人馬從祁山道進的軍,但他們并沒有直接去進攻臨近的武街,而是迂回到了西南方向,順著白水河南下,目的未明。
鐘會一聽,不禁是悚然一驚,如果魏軍順著白水南下的話,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前往陰平橋頭,去抄襲鐘會的后路,將他完全堵死在陰平。
陰平橋頭是連接陰平和劍閣之間的咽喉要地,也是鐘會進可攻退可守的保障,一旦橋頭失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鐘會既失去了和蜀中的聯系,也將會陷入到魏軍的三面包圍之中。
很顯然,這就是魏軍為鐘會量身打造的包圍圈,魏軍抵達甘松和羌道之后,遲遲沒有發起進攻,就是因為奔襲陰平橋頭的部隊還沒有到位,所以他們便在外圍等待,等到另外一支魏軍攻克橋頭之后,魏軍的進攻或許就會打響了。
鐘會立刻是神情嚴峻起來,陰平橋頭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鐘會當然清楚這一點,不過陰平橋頭的位置是在陰平的南面,是遠離前線的,最起碼在鐘會看來,蜀國對魏國的第一道防線上有沓中和武街,這里才會首當其沖地成為魏軍的攻擊目標,陰平橋頭那邊自然是遠了一些,暫時應當是安然無恙的。
所以鐘會雖然在陰平橋頭那邊駐守著一些兵馬,但規模卻是不大,如果魏軍的左衛營一萬五千人去偷襲橋頭的話,那橋頭那邊肯定是守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