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視之,乃是牙門將軍荀泓也,雖然說按職位,荀泓是排在末位的,但他此刻慷然而出,令諸將是汗顏不已,紛紛地低下了頭。
鐘會大喜,取過一支令箭來,交給了荀泓,道:“荀將軍,你可帶兵五千,前往沓中之東南的無疆口,此處最為緊要,魏軍追兵,必從此經過,只要你能阻擊魏軍一天一夜,即可撤退。”
荀泓慷然領命,帶兵出發了,率先去無疆口布防。
鐘會隨后下令各營的人馬立刻集結,從無疆口向陰平橋方向進發,鐘會要求,各部人馬的動作要快,所有的輜重物資以及笨重的軍械一律舍棄,每人只攜帶七日的口糧,輕裝出發,務必在命令下達的一個時辰之內完成集結并啟程出發,違令者斬!
既然要撤,那就容不得一時的遲疑和猶豫,魏軍銳騎營就在幾十里之外,只要蜀軍這邊有所動作,魏軍那邊很快就會得到消息,魏軍是絕不會放棄這個追擊的機會讓蜀軍輕易脫身的,所以魏軍的追兵須臾即至。
這個時候如果還在繼續地拖拖拉拉話,蜀軍甚至都走不到無疆口就有可能被魏軍給追上了,所以輕裝出發是必須的,等魏軍反應過來的時候,蜀軍已經越過無疆口了。
……………………………………………………………………
馬隆屯兵于甘松和羌道,兩支軍隊一支在沓中之東,一支在沓中之西,接照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馬隆抵達之后,就一直是按兵不動。
畢竟蜀軍在沓中的外圍,部署了比較堅固的防御陣地,而攻堅從來也不是騎兵的強項,此時硬打沓中的話,銳騎營可能會面臨很大的傷亡代價。
所以鄧艾對沓中之敵就是采用圍而不攻的策略,斷其后路,擾其軍心,這樣一來,就可以逼著鐘會撤離沓中了。
而蜀軍一旦離開沓中,沒了防御工事的庇護,銳騎營便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別看馬隆屯兵于羌道,顯得無所事事,但他卻時時刻刻地盯著沓中的蜀軍,只要他們出現撤軍的跡象,銳騎營就會毫不猶豫地像餓狼一樣撲上去,狠狠地撕咬一番,讓他鐘會不死也得脫層皮。
于是馬隆要求銳騎營的騎兵全部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就連晚上睡覺都是和甲而眠,那怕是在晚上得到消息,也會立刻出兵,毫不遲疑。
魏軍的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多日,盡管這樣高度的戒備狀態讓魏軍士兵很累,但馬隆卻是時刻也不肯輕易地放松的,連他本人也一樣是日夜甲胄不離身。
而派出去的哨騎斥候更是一天十二個時辰輪班偵察刺探,他們無時不刻地在沓中周圍盯稍著,只有魏軍稍有異動,都會被他們給瞧見,并且在第一時間飛報于馬隆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