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防御魏軍進攻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了,在魏軍不斷地滋擾之下,蜀軍已經將所有的弓箭都射光了,此刻荀泓讓弓箭兵準備戰斗,自然是無人應答。
荀泓愣了一下,不過他很快地回過神來,大笑道:“好,兒郎們,那就拿起你們的刀槍,隨我殺下去!”
荀泓身先士卒地沖下了山坡,身后的蜀軍亦是一擁而上,緊隨著荀泓的步伐,向著山下沖去……
……………………………………………………………………
話分兩頭,鐘會離開了無疆口,馬不停蹄,一口氣地沖出了幾十里路,方在一個三岔路處停了下來。
鐘會下令全軍稍息一下,然后將偏將王復叫到跟前,命他率三千人折向東行,將軍隊之中的所有旗幟和戰鼓還有戰馬都帶上,向東奔孔函谷而去。
鐘會叮囑王復,一定要大造聲勢,將所有的戰旗都豎起來,戰鼓都擂響,戰馬的后面拖上樹枝,三千人要營造出三萬人的架式來。
這個三岔路口向南就是通往陰平橋頭的,而向東則是通往孔函谷的,鐘會深知,魏軍已經沿著白水南下,距離陰平橋頭已是不遠了,如果這個時候蜀軍和他們拼速度的話,那肯定是拼不過魏軍的。
所以鐘會才想了這么一個辦法,那就是大張旗鼓地營造前往孔函谷的姿態,讓魏軍誤以為蜀軍是要搶奪孔函谷。
魏軍的左衛營孤軍深入,其實他們的行動也是比較危險的,如果蜀軍真得掐斷他們的退路的話,那深入到蜀境的左衛營很可能就會陷入到蜀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所以左衛營的行動,其實是一步險棋,鐘會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決定故作疑兵,讓王復帶三千人偽裝成大部隊的模樣攻擊孔函谷,擺出一副準備切斷魏軍退路的架式。
鐘會相信,魏軍左衛營在向陰平橋頭推進的過程之中,也不可能對后方的一切不管不顧,他們一定會留下來一些兵力進行觀察和巡哨的,一旦蜀軍這邊有所動作,左衛營那邊也很快就會知曉。
鐘會要的這是這樣一個效果,他就是要借助于這個手段,來拖慢左衛營的進軍速度,牽弘如果擔憂孔函谷這條退路被切斷的話,那肯定是會派兵折返回去加強孔函谷的防御的,就算他不折返,但至少也會遲疑一下。
只要牽弘猶豫不前,這就會給鐘會搶先到達陰平橋頭的機會,只要鐘會能控制住陰平橋,那就能保證的退路安全,不會被魏軍給困在陰平,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鐘會都會比較的從容。
所以這個疑兵之計,成為了爭奪陰平橋頭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