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太空港和熒惑號飛船都要進行一個月的試運行,這一個月的時間是檢測時間,6月1日,太空港將正式投入使用……”
“……熒惑號飛船也將在6月1日進行試航,3名宇航員將搭乘熒惑號飛船飛往月球,進行一個月三次來回的短途試航,然后再次停泊在神州太空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檢修,然后再進行三個月的試航,最后在年底運載20名宇航員飛往火星,執行為期兩年的二期火星探測任務……”
這下子更沒法比了,聯邦的行星際飛船還需要一年才能造完,而人家聯盟的飛船半年后就要飛火星了。
而且最快時間兩個月,這比聯邦飛船的設計速度兩個半月來說還快了半個月,果然還是聯盟那邊的離子推進器比較先進一些。
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這一局肯定是聯盟贏了。
不過不服輸的聯邦可不會就這么認了,機智的聯邦網友開始分析這里邊的問題。
按理說這種大事應該是進行國際合作的,為什么他們的建設會那么慢呢?
這里邊是不是存在著有些國家故意拖后腿的情況?
國際合作是可以分攤成本負擔,可是也相應的延長了建設時間,很多環節都要開會商議,還不是國家各部門之間開會,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開會,然后各部門之間再開會。
要知道各個國家的利益訴求可都是不一樣的,這種事都不是商量一天兩天能解決的。
而且還要考慮“故意”的因素,畢竟……天下何人不通聯盟。
尤其是在這種關鍵時候,有些國家出現技術故障耽誤了時間,你也不能指責人家什么,人家也不是故意的。
分析到了這些,他們仿佛掌握了什么真理一樣,紛紛開始向總統辦公室的電子郵箱里發郵件。
說的基本上就是“XX國家就是專門拖后腿的,別他們合作了,我們聯邦可以自己干,就像八、九十年前的登月一樣!”
“我們自己干,我們可以的,全國合作,我們還能創作更多的工作崗位,讓失業的人重新上崗!”
“其他國家就只會拖后腿,這是我們聯邦和聯盟的決斗,不可能讓別人參加,幾十年前我們能贏,這次我們一樣能贏!天佑聯邦!”
對于這樣的情況,兩國高層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聯盟這邊得到了外星科技,只不過得到的時間還比較短,看著完工的“熒惑號”都有些可惜,如果把得到的這些新技術整合進去,這第一艘行星際飛船絕對能更加先進,說不定40天就能飛到火星。
不過也不算晚,最起碼低溫休眠技術已經獲得了突破,在“熒惑號”的試航期內絕對能制造出幾臺樣機放到飛船上,飛船試航的時候順便就把低溫休眠技術實驗了。
而聯邦那邊就不怎么好了,郵件審查人員天天看那些郵件,一邊看一遍吐槽,要是能自己干的話他們早就自己干了,哪還會有什么國際合作。
聯邦現在已經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了,而且還要給這些天天嗶嗶的人發福利,福利和保障一點也不能減少,減少了就跟你急,哪有錢搞航天。
他們的傳統就是最貴的就是最好的,現在沒錢了,哪來的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