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寧到藏書閣借到了畫像后,便走向了天王殿。
甫一進到天王殿,便見到了昨晚雕刻的迦樓羅擺在了天王殿的右墻處。
迦樓羅的旁邊,則有著另一塊與迦樓羅幾乎等高的大青石。
他點燃了蠟燭,然后展開畫卷一看。
畫卷中,是天龍八部中的“龍”。
——娑竭羅龍王。
這娑竭羅龍王,在古天竺傳說中,本是管理水蛇的海王,后成為了佛門的護法天神。
這龍王亦是降雨的龍神。
凡間的龍王廟中,有的供奉本地龍王,有的供奉四海龍王,還有一些,則供奉娑竭羅龍王。
在畫卷之中,這娑竭羅龍王,與昨晚雕刻的迦樓羅一般,也是人格化的形象。
其龍首人身,身穿帝王袍服,頜下白須飄揚,站在滾滾海水之上。
龍王的身后,是碧藍的天空,與火燒般的紅霞,看起來頗具宗教意味。
李奉寧看著這畫像,琢磨著該如何把畫像中的娑竭羅龍王,轉換成石雕的形象。
他琢磨了一會兒,心中已有了主意,便開始雕刻起來。
雖然沒有雕過這娑竭羅龍王,但前身卻雕刻過四海龍王,因此,這類雕刻,對他也不難。
而且,他現在對“裝作用石錘雕刻”更有一手了。
他左手拿著鑿子,右手拿著石錘,在別人看來,他使用右手石錘的力量來雕刻。
但實際上,他是用左手的力量來雕刻,這樣,以手來雕刻,力量則可以拐彎,一些弧度,幾乎一下子便雕成了。
他右手的石錘,雖然在不斷錘著鑿子,但是基本上沒有力量,只是裝模作樣。
燭光搖曳,“叮叮叮”的敲擊聲自天王殿中傳出。
叮!
他最后將一絲石屑輕輕剔下。
娑竭羅龍王已雕刻完成。
如往常一般,念經聲、敲鐘聲、吟唱聲、木魚聲等佛門雜音響起,一股信息流涌入腦海。
——【娑竭羅龍王相】
與之一起的,是【呼風喚雨】和【翻江倒海】兩樣神通。
李奉寧收拾了雕刻的工具,找到了一個僧人,請這僧人去叫監寺來驗貨。
等監寺驗了貨后,李奉寧便走出了天佛寺,找到了一個無人的角落,心念一動,顯化【迦樓羅法相】。
天際閃過一道金光。
轉瞬間,李奉寧便到了樹妖姥姥樓閣后方的樹林中。
他一邊撫平著頭發與衣服,一邊走回自己的房間。
回到房間后不久,他抱起了琵琶,準備彈兩首歌曲后,便去樹林伐兩棵木頭,造沙發、搖椅。
但一首歌沒完,房門卻被敲響了。
開門一看,卻是燕赤霞。
燕赤霞聽到了曲聲,便知是李奉寧回來了。
李奉寧見燕赤霞的手上,拿著一根洞簫。
這幾天,燕赤霞也在研究音律。
因為他見到李奉寧有古琴,便去城里買了一根洞簫。
期望有一天能與李奉寧琴簫合奏。
說到琴簫合奏,李奉寧腹中也有著一首曲,前世名為《滄海一聲笑》。
但最近這幾天他都在寫要給知秋一葉唱的曲譜,沒時間把這首曲子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