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零零散散的巨石滾下,士兵們以樹木作掩護,傷亡率非常小。
很快,第三梯隊的士兵便爬到了半山腰,從后面追殺伏兵。兩個梯隊在前,一個梯隊在后,將三千伏兵包圍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中。
第三梯隊中有五百名弩兵。
一經進入攻擊位置,弩兵們開始發射弩箭,從后面大量射殺伏兵。
一千五百支弩,一次射擊便是一千五百支弩箭,就算受阻于叢林灌木,有效射殺率也能達到三成以上。
第六波次弩箭射出之后,三千伏兵只剩下了不足一千。
毫無反擊之力,形同案板上待宰的羔羊,這樣不對等的戰斗,實在令人感到惱火。
連近身對戰拼死一搏的機會都沒有。
戰爭變成了弩兵的殺人表演,三位師長所帶的三個步兵梯隊全都成了觀戰者。
伏兵將軍眼見士兵們被大量射殺,成批倒下,怒火萬丈由心生,借著樹木的掩護,向前急進。
身為領兵將軍,他不能連一個敵人都沒斬殺就死在這密林之中,如此的結局,將會令他死不瞑目。
一支弩箭從身后疾射而來,正中將軍的后背。
這一箭,是第三梯隊中的弩兵旅長發射的,他一直在觀察領兵將軍所在的位置,瞅準時機射出了一箭,正中要害。
擒賊先擒王,射敵先射將。
只要殺死領兵將軍,士兵們失去指揮,就會陷入混亂。
后背中了一箭,領兵將軍身形遲滯,前方又有三支弩箭射來。
領兵將軍無力躲閃,想要揮刀磕箭,卻受后背箭傷影響,未能生效,三支弩箭呼嘯而來,正中前胸。
兩支弩箭透體而過,一支弩箭留在了體內,箭尾幾乎不可見。
心猶不甘的將軍,到底還是未能斬殺一兵。
如此悲慘的結局,他是做夢都沒有想到。
將軍圓瞪著雙眼,身體轟然倒下,尸體向下滾落,被數丈之外的一團荊棘掛住,懸垂于半空之中。
鮮血滴落,染紅了山崖上一朵綻放正艷的白色之花。
領兵將軍身死,士兵們失去了主心骨。
絕望之中,一名副將軍大吼一聲,“跟他們拼了。”
率先離開樹木的掩護,手持長刀朝著前方急奔。
士兵們以絕然赴死之心,紛紛離開藏身的樹木,朝著前方士兵急撲過去。
可惜,他們的速度再快,也沒有弩箭的速度快。
近五百名士兵在叢林拼命前沖,數量不少的士兵因相互擁擠而滾落山崖,其余士兵,則紛紛被前后三個梯隊的弩兵射殺。
在弩兵再次發射了三個波次的弩箭之后,半山腰處,已經看不到一個伏兵的影子。
三千伏兵,至死都沒有沖過短短的二十丈距離,至死也未能與敵人展開近身搏斗。
這樣的戰斗,實在是太窩囊。
一場好好的伏擊戰打成這個樣子,三千士兵至死恐怕都閉不上眼睛。
原本以為一定無比慘烈的臺山道之戰,就這么結束了。
此役,斬殺伏兵三千,自損十一人,其中還有五人是因為不小心滾落山崖摔死的。
被伏兵射殺和巨石砸死的,只有微不足道的六人。
十一比三千,如此高的戰損比,在使用冷兵器鏖戰的戰場上,絕對是極為罕見。
而決定戰爭勝負的,卻只是一支小小的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