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詔曰:茲有袁紹,袁術二賊僭越做亂天下,天下板蕩…辛有車騎將軍馮宇等眾卿興兵討賊…挽狂瀾于既倒。此乃不世之功勛。朕常聞…特撥劃梁,雍二州以及河套,云中,河東等地為梁國地。敕封馮宇為梁王,就梁國地…欽此!”
香案前,傳旨的御使好不容易念完數百字的“長篇”圣旨。馮宇立刻領旨謝恩,吩咐左右將御史恭送出府邸好生款待。
此時,在場陪同馮宇迎旨的眾將頓時喜形于色,紛紛向馮宇恭賀,對馮宇對自己的稱呼也隨之改變。“臣等恭喜梁王殿下!賀喜梁王殿下!”之聲不絕于耳。
這梁國可不是之前筑陽侯國可比的,甚至此前與郡平級的劉姓王國,也完全無法與此相提并論。這是實打實的封疆諸侯王國。
這已退回到劉邦剛剛開漢時的狀態,或者說先秦戰國時代的狀態。也意味著馮宇麾下諸將身份的轉變。從此前的幕僚家臣轉變開國棟梁。
馮宇對此倒不意外,不是因為馮宇的岳仗蔡邕此前透露了點風聲。而是馮宇知道這兩三年來,朝廷從各地征辟來的士族官員中,不少人有著雙重身份,代表了各方諸侯的本土利益。他們在朝中的合力,自然會產生這一結果。
緊接著,消息接踵而來。被冊封為王的不僅馮宇一人,曹操也被封為魏王。劉焉,劉表因為本是漢室宗親,也被封為蜀王,臨江王。
孫策被封為吳國公,士燮被封為越國公,馬騰被封為西秦公,公孫度被封為北燕公。漢室為了這一封任,特別恢復了“公”這個只存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爵位。
只有呂布例外。呂布本是縣候,現在還是個候,只是換了個稱號。由溫侯改為彭城侯。名義上比縣候大,類似先周時五等爵位中的侯爵。
對于呂布封公封王,在朝廷內有頗多爭議。朱雋不說,連皇甫嵩和楊彪也是反對的。
這里面真實原因不得而知,但公開的理由也很簡單。討袁戰爭時。徐州還是在陶謙治下,現在陶謙已經病亡。而且那時代表徐州攻打袁術的還是劉備。
所以徐州沒有被封國,呂布自然也沒被封為王公。還是以徐州刺史領徐州。名義上還外加劉備實際控制的淮南三城。
九大諸侯中,以曹操地盤最為廣大。至今還被袁尚盤踞的并州東邊部分地區,幽州除遼東數郡外全部劃給了曹操的魏國。其次是馮宇,匈羌盤踞的河套,并州西北部幾郡都劃歸為梁國。
其余六國的轄境與他們的實際控制區域大致相同。朝廷給自己留下了南陽郡,河南郡做為司隸。
……
建安三年的初夏,大批的騎隊,以及輜重車隊再次出現在關中平原上,他們是征伐匈奴的大軍。由張遼,華雄,徐榮三大軍團構成,合計萬余人的精銳兵力。
馮宇此舉主要目的并非為了領土,而是為了給關中平原擴張出一個緩沖地帶。匈奴人雖然元氣大傷,但北方還有幾個兇悍的草原民族正在崛起。他們兼并匈奴后,河套草原將成為他們絕佳的騎兵集結地,隨時隨地都能南下寇掠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