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計劃兵分三路。華雄從河東郡沿汾水北進,目標攻占太原郡。徐榮從河東郡沿黃河北上,目標攻占云中郡,而后兩路合擊雁門郡。張遼則是獨自攻襲河套地區的朔方與五原兩郡。
東路的兩個軍團后勤困難不是很大,沿著汾水與黃河北進,可依托水路運輸。只是黃河的水道麻煩些,因為到了壺口瀑布,載運的物資需要陸路轉運換船。上百條維京船已被人挑肩扛的拖到壺口上游。
唯獨進軍河套地區的張遼,后勤補給有點困難。當年漢武帝北征匈奴,首戰之地便是河套之南,長城之北的河南地。當時,兩萬左右的鐵騎雄師,就需要傾全國之力來做后勤支援,將文景之治的充盈的府庫耗費一空。可想其成本和困難程度。
當然,馮宇不會像劉徹打那么遠。他只需要保證關中平原安全的縱深,以及完成幾個系統給他的幾個任務。
……
春日下,成百上千的牛羊隱沒于高過人膝的草叢中,它們貪婪的啃食著青草。遠處是幾個游牧胡人特有的帳篷。更遠的地方是高達兩三仗的城墻,那城墻已經荒廢,長滿了青草。
放眼望去,草原并非綠油油一片,有不少殘磚斷瓦的廢墟摻雜其間。這里是北地郡參欒縣,早已荒廢的縣城,成了匈奴某部的游牧之地。遠處那城墻并非參欒縣的城墻,而是長城的一段。
大地震顫起來,耳尖的牧民早已聽到群馬奔騰而來的聲音,他們甚至能立刻判斷出對方有三百騎之多。
部族的首領眉毛一揚,驚慌的叫道:“是漢人,漢人的重騎來了!”他的判斷依據很簡單,當下,匈奴任何部族都不可能擁有三百帶甲鐵騎。若是羌人也不可能,長城之內,關中平原之北沒有羌人。鮮卑人就更不可能了。
果然,半刻鐘的時間,大股的鐵騎從一道土梁上冒了出來,而后俯沖而下。此時,匈奴部族的男人持弓帶箭,上馬聚集起來,總共也不到百人。上次渭南大戰后,匈奴的男丁已折損大半。
“族長,我們該怎么辦?戰還是逃?”一名匈奴青年男子向首領問道。族長看看自己這百人不到的隊伍,又看看來不及收的牛羊,再看看遠處的長城城墻。咬牙切齒的說道:“我們丟了牲畜退到長城外面是死,拼了也是死。不如拼了。”
“殺!殺!”匈奴人發出一聲聲吶喊,匈奴女人也上了馬。合起來有近三百騎的樣子。迎頭向敵騎沖去。
不想對方在兩百仗外的地方停了下來,并揮舞旗幟打出旗語,匈奴人雖然不識得旗語,但也能猜出這是讓他們止步的意思。
匈奴族長疑惑的眉頭一皺,立刻吩咐道“停!停,那些漢軍似乎要跟我們說什么。”匈奴眾騎隨即也停止了奔馳。
緊接著一騎從漢軍中飛馳而出,近到百步時,用弓箭射來一封書信。
匈奴族長會說漢語卻不識漢字,找到部族中一名識得漢字的后生,讓他讀出來。這才知道對面是大漢的梁國張遼軍團,限期令他們遷移到長城之外,否則只能武力驅逐。
張遼軍團進入北地郡義渠城后,既開始分兵驅逐匈奴。這支是張遼親率的騎隊。此時張遼的一名副將問道:“將軍,我們為何不將他們斬殺,而是驅逐?我們目標是朔方,五原。將他們趕到長城外,難免還是留下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