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書院除了掌門以外,還有三位長老,分別是妙法長老、戒律長老、傳道長老。
稷山書院乃是中原一大門派,同是御常的天堂,天下聞名,登門求學者,絡繹不絕。
但是稷山書院只會收有天賦作御常的弟子,是以書院雖在天下間譜招弟子,可是能進入門派的卻是寥寥無幾,
唯萬中有一。
公輸步和乩月在機緣下進入了稷山書院,可是從第一日外,從未再學院里見過靈獸了。
稷山書院弟子眾多,向來分成大靈弟子、即靈弟子和入門弟子。
大靈弟子乃是有望接手門派的弟子,書院中只有寥寥數人;
即靈弟子則是有一定御法而又年輕的后起之輩,多是十多二十歲的青年才俊;
入門弟子便是剛入稷山書院的新人,大多盡是幼年孩童。
公輸步和乩月自是這入門弟子了。
大靈弟子、即靈弟子和入門弟子根基不同,于是分開修行。
兩人與剛進門派的入門弟子都是初涉御令術,自然很少在書院中見著靈獸。
這一日,兩童來到授學殿,但見殿內坐著數十個孩童,與他二人相仿年紀。講學的正是那日遇見的楊千陵。
殿中有一尊石像,乃是一只四腳靈獸,腳踏祥云,怒目炯炯,實是威武。
但是石像卻千蒼百孔,盡被蹂躪。
楊千陵遞過一把劍給公輸步和乩月,“在這石像身上劃三劍。”
公輸步和乩月兩人聽得瞪目哆口,不知其意。
楊千陵道,“這是我稷山書院的大仇人,要拜師學藝,需得劃它三劍,不忘恥辱。”
公輸步和乩月相視一眼,紛紛提劍在石像上劃了三劍。
公輸步他年幼無心,加之力氣又小,只是拿劍輕輕在上面拂過罷了。
楊千陵等他們在石像上劃過劍,便開始講學。
他乃是即靈弟子中較為杰出的弟子,由他來為眾孩童講解門派的規矩和御令術的基本要領。
御令眾生,萬宗唯一。
這四個字乃御家總綱,凡天下萬物,追根溯源,皆由混沌,后啟靈智,必有諸脈相通,以令御之,取其之長,補己之短,相得益彰,方為修煉之大道。
公輸步聽了片刻,便覺深奧難懂,暗記于心。
公輸步聽得甚是出神,不覺間已到了中午。
公輸步與乩月一同來到膳堂,無論是大靈弟子還是即靈弟子,都在一屋檐下膳食,午間幾乎全書院弟子都聚集于此,自是熱鬧非凡。
兩人與眾小童坐了一桌,隔壁坐的卻是幾個即靈弟子。
那幾個弟子坐在一處,談笑風生。
公輸步與眾即靈弟子吃完飯,午休片刻,又回到授學殿,進行下午功課。
眾童等了良久,卻也不見楊千陵前來,正是皺眉不解,竊竊私語時,忽然聽見“咯噔咯噔”的腳步聲。
眨眼之間,教室中走進一位容光煥發的女子,頭戴兩枚金簪,上鑲寶石,后梳馬尾,鬢發長垂,臉上一抹胭脂,如虹似云。
一襲藍色長裙,兩袖如風,裙尾低至膝間,隨著她走動,前后搖擺,透出一股賢貴知性之美。
眾孩童雖然年幼,卻也懂得美丑,登時都看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