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沃尼亞名義上雖然屬于法國,但實質上它也是一塊飛地,在今后,它也許會再次通過聯姻或是別的方式,正式歸還波蘭或是瑞典,但現在,路易十四罕見地有些捉襟見肘,于是利沃尼亞暫時由另一個波旁,波蘭的王太子監管,有趣的是,他還被任命為利沃尼亞總督。
這時候的人們還不知道,在數年后,利沃尼亞確實被正式交還給波蘭,大孔代,也就是路德維希一世,正式冊封自己的兒子,波蘭王太子為利沃尼亞公爵,從那之后,利沃尼亞公爵就成為了波蘭王太子的頭銜,就像威爾士親王是英國王太子的頭銜。
不過現在的利沃尼亞總督還是亨利伯爵,因為大孔代離開法國的時候,就將自己的爵位,領地一起交還給了王室——波蘭國王當然不可能繼續向法蘭西國王俯首稱臣,所以他的兒子亨利身上的昂吉安公爵的爵位,也被路易十四轉給了他的兒子,小昂吉安公爵,這樣小公爵也能在凡爾賽不受滋擾與輕視地成長。
但亨利這下就只有一個來自于妻子的伯爵爵位……
雖然有點尷尬,但知道有頂王冠等著自己,亨利伯爵也能平心靜氣地等待,與父親相似,他也是一個出色的將領,而且因為少年時一直處于動蕩與暴亂中,這位伯爵大人更喜歡軍營,而不是宮廷,這倒是投了那些年輕的施拉赤塔的喜好,他們一起在黑夜中圍繞著篝火舞蹈與歌唱,大吃大喝,揮舞彎刀,鳴響火槍——這些人后來都成為了利沃尼亞公爵的心腹。
還有一個不斷被后世的人們提起的人就是不花。
這個老奸巨猾,目光敏銳的韃靼人,日后竟然成為了波蘭國王的陸軍大臣,一個如同奴隸,或是武器一般的人,與那些高貴的施拉赤塔,還有更尊貴的參議員、長老、主教平起平坐,實在是令人難以相信,但這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一張高懸于老王宮議事廳的大幅油畫上赫然有著一張五官扁平,皮膚呈現出黃褐色的臉。
不花在大會戰的時候,毫不猶疑地選擇了法國國王,又在凡爾賽與利沃尼亞之間,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利沃尼亞,他一看到亨利伯爵,就又馬上決定投入他的麾下——不花不認為在他還能看到和聽到的時候,波蘭與法國會發生戰爭,而且就算發生了,對他來說是個陷阱還是個機會還說不定呢。
他帶著他的韃靼族人成為了亨利伯爵的下屬,不得不說,比起法國的火槍手與騎兵,韃靼人更懂得如何在荒野中奔馳與打仗,亨利伯爵就讓韃靼人去教導他的軍官和士兵,這讓原本不那么熟悉,甚至有點相互戒備的雙方迅速地熟悉了起來,就在今晚,不花還和一個火槍手痛飲了半夜,在喝多了后,那個火槍手說,他很想回法國,回到路易十四的軍隊里,為國王打仗。
“哎呀,你忠誠的難道不是亨利伯爵與路德維希一世陛下么?”不花不免奇怪地問道。
“是這樣沒錯,”火槍手說:“但我是個法國人,而這場戰役直接影響到法蘭西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