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約瑟夫沒能拉住英國人的仇恨,那么他們奔忙一場,卻只能落空,將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變成了一個笑話。
約瑟夫已經竭盡全力,他甚至將白磷裝進桶里,讓自己的艦船看上去像是煙霧吞沒了,又放下風帆,好讓它看起來已經被焚毀,不過一等到他看到了塞納灣的弧形海岸線,就不由得松了一大口氣,因為在約定的地方,已經升起了太陽王的旗幟,表明敦刻爾克艦隊已經按照計劃出發,除非天意使然,不然它現在已經在準備踢上英國人尊貴的后臀了。
———————
樸茨茅斯艦隊與敦刻爾克艦隊狹路相逢。
桑威奇上將喃喃了一句什么,身邊的人沒能聽清,但他愕然地發覺,他以為這位因為年紀老邁而失去了進取心的長官反而在這種時刻爆發出了驚人的魄力,他仿佛早有預料,也像是正期待著這一刻,與之前的遲疑、猶豫,舉棋不定完全不同,他指揮艦隊,氣勢洶洶地向法蘭西人撲去。
他的謹慎與最后的勇氣無可指摘,但有些時候,無論是謹慎還是勇氣都沒什么用處,這次讓.巴爾提出,路易十四首肯,經過數位海軍將領商榷與完善的計劃,幾乎沒有什么瑕疵——雖然在海上,什么事情都能發生,但這次沒有意外,敦刻爾克艦隊大膽地放棄了加來與敦刻爾克,潛入塞納灣,又讓布雷斯特艦隊與數艘鐵甲艦做誘餌,就是為了摧毀坎寧安的混合艦隊,以及樸茨茅斯艦隊,這兩支艦隊加在一起,就是英國海軍有生力量的一半,沒了它們,查理二世的野心就只有破滅一途。
別說這只是一半,或許更少,畢竟法國人也從未認為自己能夠攔截下所有的艦船,但這樣重大的損失,作為失敗者的查理二世一定會被國會問責,也會失去民眾的推崇,他或許會一意孤行,孤注一擲地將剩余的力量投向荷蘭,以威廉三世的名義奪取荷蘭,來彌補他的過失;也有可能,他只能將這份最后的能量轉向國內,鎮壓貴族與民眾,來確保自己的王位依然穩固。
但英國陸軍完全無法與他們的海軍相比,威廉三世所有的軍力更是杯水車薪,荷蘭有蒂雷納子爵,雖然他很辛苦,但有他在,路易十四對荷蘭很放心。查理二世也應該能夠察覺到這點——那么……他應該選擇后者,如果他還是國王,還有一半的艦隊與足以壓制國內力量的近衛軍與常備軍,那么他還能有將來,如今他又有了繼承人,誰也猜不到三十年后又會如何,對吧,畢竟路易十三的時候,誰都認為法蘭西是棵被蛀空的大樹,隨時都會倒塌。
可他們有了路易十四。
——————
路易十四接到加來巫師們傳來的信件時,也終于可以松懈下來了。
圣馬洛灣的戰斗毀掉了荷蘭人范巴斯滕與海盜戈特這兩股最為猖獗的海上勢力,塞納灣的戰斗俘獲了兩艘鐵甲艦,摧毀了三艘鐵甲艦(除了一艘鍋爐房爆炸導致沉船之外,還有兩艘是失去動力后英國人自沉),還有五艘英國人的鐵甲艦受到了需要大修的重傷,只有兩艘鐵甲艦僥幸逃走。
路易匆匆掠過有關于英國人的情況,落在了敦刻爾克艦隊的戰損清單上,法國艦隊也有一艘鐵甲艦沉沒,它被“海上君王”號直接撞擊到一座暗礁上,以至于兩側艙室漏水,繼而引發鍋爐房爆炸而不得不被放棄的,還有兩艘鐵甲艦受到了必須回廠維修的傷害,除此之外,還有令人安慰的是,這場戰役居然沒有導致太多人的死亡,死亡人數在一千以內,只是那些受到白磷傷害的人可能要落下終身殘疾。